首页 > 服装信息 > 刺绣资讯 > 正文
渝州的绣坊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刺绣资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渝州绣坊是一家集研究、制作、销售手工刺绣艺术品为一体的企业,地处“中国夏布之乡”江西新余。企业前承民间精湛绣艺,后开夏布刺绣先河,以首创夏绣而闻名于世。

  企业成功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和两项注册商标,着力打造的夏绣品牌,蜚声业界,享誉天下。绣品先后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入围作品、精品博览会金奖;红色旅游精品(商品)金奖、银奖、优秀奖等。在今年全国织绣精品展又分别夺得银奖、铜奖等6个全国奖项。四幅作品陈列并收藏于“中国刺绣艺术馆”,被权威机构认定为中国刺绣艺术新绣种,填补了江西刺绣艺术的空白。作为“四大名绣”之后的“夏绣”,已成绣中新秀,备受国内外人士关注。

  夏绣工艺具有地方特色,是古文化的延存,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题材传统,珍贵有加。
 
  夏布刺绣简介

  夏布刺绣俗称麻布刺绣。

  夏布系苎麻纤维纯手工纺织的平纹布。苎麻,早在二千六百多年前江西古越先民已有种植,是公认的“天然纤维之王”, 国际上称之为 “中国草”。以其为原料经刮青皮和绞纱等十二道手工工艺制作而成的夏布理化性能优越,宜于经久保存。

  夏布刺绣是用绣针穿引彩线,按设计的花样,引导丝线在夏布面料上往复穿刺留下针迹,以线迹的疏密排列组成栩栩如生的画面或图案的一种手工技艺。

  夏绣工艺,博采众长,在传承民间刺绣技艺基础上,于绸缎面料刺绣之外另辟蹊径,选用纹理疏密有致而绣制难度更高的夏布作为面料,将古朴的夏布与细腻的绣工融为一体,使绣品呈现出原始自然的纤维本色,质地粗犷,配色淡雅,绣面平整、线迹精细,针法丰富灵活,画面质感强烈,风格与众不同,古朴而不失高雅,粗犷而不乏细腻,原汁原味再现了原作神韵,是刺绣史上的首创,华夏艺术园中又一奇葩,具有很高收藏价值。
 
  作品简介

  “人民的儿子”邓小平
  作品中刻画出小平同志指点江山的雄姿,展示出老人慈详从容的笑容。
  制作者用平绣、小交*针等多种针法结合,突出人物效果。抓住面部轮廓与神态的细微变化,光暗处理到位,层次分明,主题突出,以夏布粗旷古朴、色泽自然的特点,衬托出绣工的精细,折射出自然,典雅的艺术效果,再现老人慈祥和蔼的形象,宜长久珍藏。

  毛主席去安源
  作品中毛泽东步履雄健,风雨兼程,展现毛泽东青年时期胸怀大志的气魄。
 制作者根据原作创意,采用乱针、散套针等多种针法,配色准确,细微把握了轮廓、五官、神态变化,线条粗细处理到位,光、暗度符合自然形态,层次感、主体感强,真实刻画了青年时期毛泽东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光辉形象。

  江山如此多娇
  原作傅抱石、关山月,1959年创作,此画笔墨淋漓,气势磅礴,气象雄浑,笔力千钩,名扬世界,成为国家的象征。
 制作者用乱针绣,突出崇山峻岭,朝霞辉映和江南塞北风光及连绵起伏的长城,雪域高原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层次清晰,光暗处理准确到位,主体感强,再现了二位大师原作的神韵。

  黄洋界印象
  原作傅抱石于1964年写于井冈山。制作者用平绣、小交*针等多种针法结合,再现连绵起伏地势险要的黄洋界。以夏布为依托,配以淡雅色彩,稀疏有致的线条来描述远山的轮廓,使画面层次感强,近山采用相对较重的色彩,用小交*针,使其层次分明,符合自然的艺术效果。整个画面呈现出黄洋界原有的地势地貌,再现了毛主席、朱总司令当年挑粮上井冈山在此歇息的自然景观。

  长征第一桥
  1934年10月,红三军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军团长彭德怀告诫战士们渡河时要镇静,并写信告知乡亲保卫胜利果实,严守秘密, “红军一定会回来”。
  绣制者以平绣为主,小交*针等多种针法结合,针法丰富灵活,画面色泽自然清晰,层次分明,线条的粗细明暗处理得恰到好处,质感强烈,风格与众不同,古朴而不失高雅,粗犷而不乏细腻,原汁原味再现了原作神韵,可谓浑然天成。

  清明上河图

  原作《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绘制的不朽杰作,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
  江西渝州绣坊张小红,以独特的艺术眼光,将具有民族文化传统的夏布和刺绣融为一体。绣制多以平绣为主,结合小交*针等多种针法相结合,并在过渡色泽上采用一种多丝的绣制方法,生动的再现了以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粗犷的夏布与精巧的绣技相结合,使整个画卷色泽自然、古朴、清晰、对比强烈、反差大,形成了强撼的艺术冲击力。给人感觉是一种古文物画卷,满足了人们返朴归真,追求自然,回归自然的精神需求,并有着其它刺绣艺术无法表现的天然古朴,清晰自然的效果,原汁原味再现了原作的神韵,也展示了传统刺绣艺术的发展与创新,无愧“中国夏布第一绣”的称号。

  丽人行
  《丽人行》是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在1943年画于重庆,珍藏于郭沫若纪念馆。1943年是抗日战争极为艰难的岁月。他去重庆南渔途遇宋美龄等人出行。排场极度宣赫。他气愤之极,立即想到了杜甫《丽人行》“长安水边等丽人,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归去而作了《丽人行》巨幅人物画。

  江西渝州绣坊夏布刺绣创始人张小红,从艺术的角度将民间刺绣与夏布巧妙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象与风格。根据画面的艺术特点,多采用平绣为主,小交*、散套针、乱针等多种针法结合。并在过渡色泽上采用一针多丝的绣法,使画面明暗处理恰到好处。

  夏布刺绣配色淡雅、注重水墨形式表现。粗犷古朴的夏布与精巧细浅的绣工使夏布刺绣既是自然清晰的现代审美,又是意雅境远的历史追溯,衍化出独特的表现风格和艺术效果。

  虎溪三笑
  东晋时名僧慧远在庐山组织莲社,名士宗炳与诗人陶渊明均曾参与。慧远平日送客不过虎溪,然而在与宗、陶二人告别时,交谈甚契,不觉送过虎溪,守山虎大声吼叫,三人不觉相视而笑。这就是"虎溪三笑"的典故。《世说新语》、《莲社高贤传》均有关于他们的记载。在绘画史上,这一题材也颇受欢迎,傅抱石就多次画过。   《虎溪三笑图》落款:"傅抱石蜀中作。"可知这是他20世纪40年代初在重庆金刚坡所作。此图树石用笔奔入,人物刻画精致,正是傅抱石"大胆落笔,小心收拾"创作观的具体体现。
 
  皆大欢喜
  “布袋和尚”作者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和平奖”获得者,北京画院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等画师赵志田先生所写。画中“布袋和尚”笑容满面,心亮广大,给人一种皆大欢喜的享受,是慈心观的体现。
  夏布刺绣创始人张小红根据物象特征,与画面的变化运用不同的针法和淡雅绣线,灵活巧妙的予以表现。多以平绣,小交*等使画面针法立体感强又生动。利用夏布原始的自然色泽衬托出画面的古朴,拉大了人们的视觉空间,具有意境雅远的历史追溯,充分体现出夏布刺绣的艺术魅力。

  《天工开物》
  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巨著,是明代宋应星在分宜任教喻时所著,书分上、中、下三卷共有插图一百二十三幅,系统的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现代。

  自古至今无一人将其图案归类展示与后人,张小红师徒八人大胆创新,用古朴的夏布,以滚针、乱针、平绣等多种针法,采用素描形式,近两年时间将全卷绣制完成总长大三十五米,古老的夏布与古代的素描技法相结合,通过绣娘千万针线,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科技长卷。恰似回到了那古老的农耕时代。生动的再现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二湘图
  二湘是古代舜帝之二妃——娥皇、女英。相传舜南巡狩猎,不幸崩于苍梧九嶷山。二妃闻耗哀怨不已,不久死于湘水,葬于洞庭之山。这一动人传说自古是人们爱画的题材。傅氏自40年代起亦常画“湘君”、“湘夫人”及“二湘图”。专帧“二湘图”作于1962年。二湘之形象典雅端庄,设色淡雅清丽,略带忧伤的表情中透出一股仙气,故大有别于一般美人画。而画家对人物神情的刻划,尤其令观者折服,这也是傅氏人物画所具有之独特魅力。画中随风飘落的树叶,加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动感,且更突出了秋天的悲凉之意,也点明了作品的主题。

  五牛图
  《五牛图》唐代画家韩滉。画五牛于一长横幅上。五牛的体态神情,无一雷同,各牛的姿势真切生动,笔墨简劲,色调自然,画出一种朴实的田家风味。描绘了独立成章的五头牛,或缓步而行,或低头吃草,或踌躇而鸣,或回顾舐舌,或翘首而驰,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造型生动,形貌真切。在风格上具有浑厚朴实的特点,标志着唐代绘画技艺水平的显著提高。作者韩滉 (公元723——787年),字太冲,西安人,是一位出身官僚家庭,做过宰相,死后又被封为晋国公的宫宦画家。据记载,韩滉“能图田家风俗人物水牛”,以“牛羊最佳”,而“牛图是其所长”。现藏故宫博物院的这幅《五牛图》,是韩滉的存世真迹。
 
  李太白象
  是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于1963年八月写于南京,现藏于南京博物院。作品中李太白那种安逸、慈祥和洒脱的神态,通过制作者反映在千针万线的组合之中,而夏布的粗犷古朴、经纬分明的特点衬托出画中人物年代的久远。绣制者以平绣为主,小交*针等多种针法的结合,把作品中人物的形态、景致表达得清晰透明,线条的粗细、明暗处理的恰到好处。

来源:今视网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