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嬉牡丹、蝴蝶扑金菊、金鱼戏菡萏,八仙过海,大闹天宫,水漫金山,黛玉葬花,武松打虎,三顾茅庐……五颜六色的香囊上不仅绣出了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还绣出了古老的传统文化,这些漂亮的香囊出自登封76岁的黄瑞云老人之手,目前她已将自己亲手绣制的1000多件工艺品,配上相应的文字故事,编撰成册,出版了《黄瑞云手工艺品集锦》《黄瑞云手工艺拓展》,她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想让这些传统民俗工艺品制作技艺消失。
黄瑞云
10岁学艺,从小就心灵手巧
黄瑞云回忆说,小时候每逢端午节,母亲和姨妈总要绣一些五颜六色的香囊给她们几个姊妹佩戴,说是佩戴香囊能避瘟除秽,驱蚊防虫。“母亲和姨妈绣的香囊非常精巧,街坊邻居争相效仿。”黄瑞云说,她10岁开始学绣香囊,为全家老小做衣服、鞋帽,给弟妹们做绣花鞋、扎花帽,样式新颖,常常受到亲友和乡邻们的称赞。
妙手演绎香囊“美丽世界”
1989年,黄瑞云退休后,夏天做纸扇,端阳节缝香囊,闲暇之余,就用边角布料制作精美的鞋垫等手工艺品。她制作的纸扇上有历史故事,香囊里有神话传说,鞋垫上有民俗风情……2005年初,黄瑞云开始制作香囊,4年时间里老人制作完成了20大类1000多件手工艺品。这些工艺品件件巧妙构思,处处透着古老的文化韵味。看了黄瑞云手艺的人不无感叹:“黄妈妈真是心灵手巧。”
黄瑞云介绍说香囊俗称香包、荷包,古时候叫佩帷,是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寄托希望、祈祷幸福的产物,至今仍然保留着上古时代的原始文化形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民众基础。
“构图、选料、制作,过程看似简单,实则讲究工夫。在制作过程中必须通过平绣、锁绣、补绣、纳绣、挑花、剪绒、打结、锁边、圈金等不同针法和不同工序,形象逼真或是抽象含蓄地把作品一点一点绣制出来,这样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完美效果。”黄瑞云说,她制作香囊多取材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文学名著和《白蛇传》《八仙过海》等神话传说以及嵩山的风俗人情故事,“香囊看似虽小,却融入了大量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刺绣艺术”。
著书将民间艺术保存下来
随着年龄的增高,黄瑞云的视力、体力、脑力都已不比当年,为了不使绣香囊这门手艺在自己手中消失,老人决心将自己绣香囊的技艺编写成书,流传后世。在老伴和子女们的积极协助下,老人将亲手绣制的1000多件工艺品配以相应的故事和文字,编成《黄瑞云手工艺品集锦》《黄瑞云手工艺拓展》。
黄瑞云告诉笔者,其实,她刚开始绣制这些香囊的本意,是把香囊作为一种吉祥物赠送给子女和亲朋好友的,图的是吉祥如意,求的是平平安安,后来发现大家对香囊都爱不释手。黄瑞云突然意识到,原来这种已经濒临失传的传统的民俗工艺品,竟然能唤回人们那么多美好的记忆和欢乐。
“这种手艺失传了真的非常可惜!”黄瑞云说,现在很多民间技艺正随着老一代艺人的逝去而消亡,如不再挽救就会给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带来莫大的损失。
黄瑞云说,她将计划举办一个展览会,免费供人参观、教人学习,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民俗工艺,保护和传承民俗工艺,弘扬民族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