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4日上午9点,在绵阳北川县安昌镇羌绣园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店铺里,绣娘刘兴蓉拉开了卷帘门,满屋的羌绣迎着阳光展现在人们面前。“四羊护宝、团花似锦、鱼水和谐,这里的每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赶紧来看看吧!”刘兴蓉拉着记者走近铺子,围着火炉打开了话匣子。
刘兴蓉说,2008年8月,作坊式的羌绣加工厂摇身一变成了羌绣园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羌绣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主。2009年,企业以“公司+农户”为发展模式,通过到北川下辖的各个乡镇就地培训绣娘,让大家不出家门也能增收。
“目前公司里一共有700名绣娘,大约60%都是我们在乡镇上挑选出来的。”刘兴蓉介绍说。这一做法,不仅为公司节约了劳动成本,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当地妇女的就业问题。
当产业链拉长以后,公司的生产规模就扩大了,为了让企业的经营更加规范化,2009年,羌绣园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有了自己的财务、销售、后勤等部门,大家各司其职。“我现在主要负责公司的后勤这一块,最近忙的很,经常要去山东工业园看下‘新公司’的工程进度。”刘兴蓉说。
刘兴蓉所口中的“新公司”来头可不小。2009年11月24日,羌绣园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北川——山东工业园,这也是落户工业园区的首家北川企业。刘兴蓉告诉记者,“新公司”占地21.5亩,除了现有的羌绣加工和销售外,将来还会增设产品研发中心、培训室、绣品展示厅等。“羌绣展示了北川的文化,我们要把这种文化更好的呈现在大家面前!”刘兴荣信心满满地说。
“老板,你这幅羊角花开卖多少钱?”正聊的起劲时,今天的第一个客人上门了。刘兴荣赶忙起身,向客人介绍起绣品的特色。听着客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刘兴荣就知道来者不是本地人。一问才知道,这是山东潍坊援川指挥部投资评审组的主任周刚。周刚说,快要回家过年了,想给家里人带点北川羌绣,“因为它不仅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从2008年8月到北川参与援建工作以来,一年多时间里,周刚带着自己的工作队在北川县贵溪、贯岭两个乡镇开展援建工作,爬山涉水,奔波忙碌,还没有回过老家。2009年12月,援建工作暂告一段落,周刚准备在新年到来前,带着北川的特产回家过年。
当作坊变成企业时,当店铺落户园区时,当客人从三三两两变成络绎不绝时,我们从刘兴蓉的笑脸里读出了北川人自强自立的品质,从羌绣这朵文化奇葩里感悟到北川的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