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德晨亮一针一线绣出来的《清明上河图》多漂亮
部队领导看望德晨亮
大年初一,科室的护士站已拉起了美丽的彩花,记者一行刚踏进第234医院康复科军人病房,就被病床上一幅美丽的刺绣画卷深深吸引。迷人的街景,往来的人群,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被一位年轻的战士用刺绣这种传统艺术原模原样“复制”了出来。毫无疑问,病床上穿针引线的就是德晨亮。
看到记者走进病房,德晨亮立即很有礼貌地放下手中的针线,正坐在病床边上。憨厚的笑容让人感觉不到他是一个病人,只是左腿空荡荡的裤管让记者心中顿生同情与敬佩。
今年21岁的德晨亮来自内蒙古莫力达瓦旗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2006年12月,他与其他战友一样,怀着青年特有的报国激情入伍来到沈阳军区某后方仓库。令德晨亮没有想到的是,命运之神竟和他开了一个如此残酷的玩笑。入伍不到半年,他就被确诊为滑膜肉瘤。为了挽救这位年轻战友的生命,2007年5月,第234医院为他做了肉瘤摘除手术。然而,他的病情远比他想象的要糟糕,一个月后,癌细胞发生转移,他又不得不做了左腿截肢手术。
"那时我彻底陷入了一种绝望与痛苦之中,要不是部队领导的关心和战友们的关怀,我真不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德晨亮表现更多的是对大家的感激。
为了让这位年轻的战友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部队上下纷纷把关爱送到他的身边。战友们自发为德晨亮捐款2000余元,仓库干部每逢出差路过或逢年过节都到医院看望,仓库还拿出一万余元为他定制了假肢。在德晨亮回仓库期间,战友见他上厕所不方便,专门用木凳为他改制了一把坐便凳。在第234医院治疗期间,医院请来专家为他会诊,给他用最好的药,提供最好的治疗。护士们经常找他聊天,开导他要乐观对待病情。
"大家的关怀让我深深地感到一种大家庭的温暖。"在与记者交谈时,德晨亮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兴尽之余,德晨亮还拿出葫芦丝吹奏了一曲《军港之夜》。德晨亮告诉记者,吹奏葫芦丝和绣十字绣都是在病床上学的。去年三月,德晨亮看到陪护他的蒙古族战友萨础拉在绣十字绣,于是一念头在他的脑中闪现:为什么不为关心我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呢?第二天,德晨亮就买来针线,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为母亲绣了一幅《福寿延年》。
在采访中,德晨亮更愿意谈的是家乡这几年的变化,他说:"记得小时候家里一年的收入只有几千块钱,除去种地买肥料和给我们兄弟俩交学费,就所剩无几了。现在,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还对我们少数民族进行重点帮扶,家里一年的纯收入就有上万余元。"
正是怀着这种对党的感激,去年6月,德晨亮开始了他的第二幅作品。选来选去,他选中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是一幅非常复杂的画卷,他说,只有这幅图中描绘出的繁荣景象,才能反映祖国建设欣欣向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