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心灵手巧的水族妇女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民间工艺,闻名遐迩的水族马尾绣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堪称世界一绝,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最近马尾绣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这一古老的原始艺术的保护带来了更好的机遇。
刺绣是流行于水族地区的民间艺术,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其艺术造型丰富多彩,充分体现了水族人民对生活的感受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水族刺绣技法的种类很多,有平绣、马尾绣、空心绣、挑绣、结线绣及螺形绣等。
马尾绣用料考究且工艺繁杂,一般而言,刺绣一件成品需十来道工序,耗时一月之多。在形形色色的刺绣艺术品中,马尾绣的独特之处在于用马尾刺绣,依然采用古老的乱针、扎针等刺绣技法,其刺绣工序是先用洁白如雪的丝线缠裹3至5根马尾,将缠好的马尾丝线毫无破绽地连在一起,按所设想的图案一针一线地绣在底布上,丝丝镶嵌,勾勒成各种各样的精美图案,再配以五颜六色的丝线丰富所绣图案的色彩。最后,用金色的小铜片点缀其间,闪闪发光,耀眼夺目,整个刺绣品类似彩色浮雕,精美绝伦。
据贵州民族学院研究员潘朝霖介绍,马尾绣的制作方法是,将两三根白线缠绕在马尾上(白色马尾最佳),然后用缠好的马尾盘在已描绘好的花纹轮廓上,接着在白线条的凹缝处绣、挑、补、梭各种彩色丝线,刺绣艺人凭自己的生活积累及艺术修养,在布面上挑绣各种图案。所绣的这些图案还只是一个空心的框架,还需要由螺形绣或结线绣来填充,最后再缝上金光闪闪的金线,一共要经过52道工序才算完成。
水族马尾绣到底有多长的历史?水书及相关资料都无记载,全靠聪明娴慧的水族妇女世代相传,才保留至今。在水族传统节日里,男子们赛马,女子们身着马尾绣盛装参与节日活动,成了最美丽动人的习俗。 马尾绣钱包、香包(可大量定货) 精美的图案,巧夺天工的绣法,是馈赠亲友、家居装饰、收藏研究的佳品!
姑娘必备的嫁妆
水族妇女石美英生活在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水族自治县,在她家向我们展示了两条用来背孩子的马尾绣小儿背带。一条是她婆婆出嫁的嫁妆,用来背她丈夫长大的,另一条是石美英出嫁时父母给的嫁妆,至今也有20多年的历史。前面一条还有九成新,后面一条则几乎是全新的。
前段时间,有英国来的客人出了近千元的价要买解放前做的那条,但是石美英没有卖。她说,这些东西要代代相传下去,不能随便卖掉。
石美英今年40多岁,她从6岁起开始学马尾绣刺绣。在当地,人们把是否精通刺绣作为判断一个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石美英说,她们这里的姑娘出嫁,母亲必须备一条马尾绣小儿背带作为嫁妆送给女儿,预祝早日生儿育女。
石美英生活的村子叫姑引村,在三都自治县中和镇,全村人都是水族,说水语,民风还十分古朴。中和镇政府干部韦政锋说,他们这个镇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是水族,水族女子五六岁开始学刺绣的传统依然保存。漫步姑引村水家寨子,房前屋后不时都能看到水族女子在刺马尾绣的身影。1990年,中和镇被贵州省文化厅授予“水族马尾绣艺术之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