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刺绣资讯 > 正文
绚丽的绒绣绣出了幸福的生活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刺绣资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绒绣
瞧,我绣的幽谷之王——鹿
绒绣
“全家福”——儿子的婚礼,主持人换成了自己的女儿,原来绒绣也可以PS啊
绒绣
朱国元在自己的得意之作——毛主席纪念堂收藏的“六位伟人绣像”前留影
绒绣

  绒绣,是用彩色绒线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进行绣制的一种手工艺品。一幅绒绣少则几万针,多则须几十万针。绣制时,可自行拼色。它是一种源于刺绣又高于刺绣的手工艺。细腻的做工,绚丽的色彩,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观者的目光。于是,一对几十年如一日从事绒绣制作并痴迷至极的夫妇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盛夏时节,笔者驱车来到烟台这座美丽的滨海小城,虽然烈日炎炎,但车窗里吹来的海风仍夹杂着丝丝凉意,好不清爽。朱国元的家就在烟台市芝罘区一栋普通的居民楼里。

  “全家福”里有玄机

  一见面,山东人的热情好客便在朱国元身上体现出来,为笔者特意准备的一瓶冰镇矿泉水,使笔者旅途的劳累一扫而光。

  走进朱国元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周墙壁上挂的绒绣作品,不论是法国画家雷阿诺的《春之束》,戴维斯的大花团《郁金香》,还是英国画家的幽谷之王《鹿》,以及现代画《月季》,每幅作品都堪称精致,令人啧啧称赞。这种氛围便透漏出这是一个“绒绣之家”。

  客厅正中央的一副“全家福”绒绣作品更是吸引了笔者的目光。原来,这是朱国元和老伴儿张秀英根据儿子婚礼上的一张照片绣的。画面上绣的是开心大笑的老两口和女儿,幸福知足的儿子,娇羞矜持的新媳妇儿,一家五口人的幸福表情,绣得惟妙惟肖,笔者也被那种现场气氛感染了。再仔细一看,女儿怎么会是婚礼主持人呢?笔者道出了心中的疑问。朱国元笑着解释起来,“我们绣制这幅作品时,把主持人的头像换成了我们女儿,毛衣的颜色也由原来的蓝色改成更为温馨喜庆的黄色。这样,画面上五个人的衣服颜色变得更加和谐,因此整幅画平添了许多靓丽。”站在一旁的老伴儿张秀英也高兴地说:“当时,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惊喜,我们绣这幅画的时候并没有给他们看。等绣完拿给他们看后,除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让他们大吃一惊外,把我们女儿也恰当地加了进去,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说起这件事,显然,老两口对自己当初的创意仍兴奋不已。

  作品两进纪念堂

  2005年11月,毛主席纪念堂的领导同志来到朱国元、张秀英夫妇家,看到这幅既显功力又不乏创意的“名作”后,当即决定让两位老人为毛主席纪念堂绣制一幅人物肖像画。他们是怎么找上门的呢?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烟台是中国绒绣的发祥地。烟台绒绣厂出品的烟台绒绣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产品绣工精湛,花样典雅,风格独特,在国际市场久负盛誉。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该厂就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确定为全国“人像绣”的重点厂家,多年来绣出很多艺术价值较高的精品,作为礼品赠送给友好国家和城市,为我国外事工作的发展和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曾两次受到国务院嘉奖。

  毛主席去世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烟台绒绣厂里负责图案设计工作的朱国元,被派往北京看望工艺美术学院的几位老教授。恰巧赶上他们在为毛主席纪念堂北大厅绘制油画《祖国大地》,一看绒绣厂的同志来了,便产生了把这幅油画制成绒绣作品的想法。经过协商,最终敲定了此事。提起当年的情景,朱国元仍感到历历在目,“为了完成毛主席纪念堂的这幅大型壁毯,我们厂的工人同志不顾吃饭和睡觉,后勤人员直接把饭送到现场,妇女安置好家务,心甘情愿地在厂里加班加点,克服了诸多困难,最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并受到国务院的表扬和奖励。”在当时,这幅大型壁毯堪称全国之最。朱国元还清晰地记得,他们把这幅壁毯送到北京的当晚,就被安装到了毛主席纪念堂北大厅上。“能为国家做点事是我的荣幸,作品能陈列在毛主席纪念堂里更是我的骄傲。”说到绒绣作品进京的事,两位老人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于是,毛主席纪念堂的领导同志五年前来到朱国元家,为重新绣制《祖国大地》咨询了解相关情况时,发生了前面那一幕。最后,朱国元、张秀英夫妇二人专门绣制了《六位伟人绣像》,也使得烟台绒绣作品第二次走进毛主席纪念堂,并被永久收藏。

  一针一线皆学问

  绒绣是一门特别需要耐心的手艺。回忆起当年修改《六位伟人绣像》的情景,夫妇俩至今还心有感触,“作品完成后,中共中央文献办公室的同志提出意见说,绣像中毛主席的下巴有一点松弛,邓小平的鼻子稍微上扬,要求略微修改。此时距作品交接验收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们也有点犯愁。修改画像上的鼻子和下巴,虽然每处只需要一针,但要在整个头像已经定型的基础上修改,必须把鼻子与下巴部分撤掉,重新定比例和搭配绒线颜色。为了这两针,我们耗费了一整天的时间。”

  任何漂亮的绒绣作品都是在这一针一线间完成的。除了能够耐得住寂寞和有较强的毅力外,扎实的美术功底更是必不可少。老两口当时分配到绒绣厂就是因为有良好的美术基本功,这一点也成为他们美好姻缘的见证者。说到这,朱国元主动地谈起了当年的情景,“我们俩都是厂里的图案设计和样品制作人员,在同一个部门。”然后笑着看了一眼正在翻照片的老伴儿,“她是后来调过来的,技术不错,人长得也好看。而且在那个缝缝补补的年代,做这种活,女孩子有着先天的优势,也容易找对象。所以,我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吧。”这引起了老伴儿的兴趣,张秀英放下手中的照片说:“我们俩谈恋爱后,我就主动离开了这个部门。为了我们俩的爱情,我可牺牲了自己的业务啊。”看似抱怨的话,却透出甜蜜的幸福。

  一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因为绒绣,他们相识,相爱,一起走过平淡的日子,用绚丽的绒绣绣出了幸福的生活。

来源:渤海早报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