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为帮助震后妇女就业,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在成都发起了“壹基金羌绣帮扶计划”,作为该计划的实际运营组织,阿坝州妇女羌绣就业帮扶中心也应运而生。两年间,他们爬上“云朵中”的羌寨进行培训,在阿坝州建立40余个培训点,累计培训近万名妇女。如今,该帮扶中心正积极探索公司化运作,把羌绣产业推向高端发展。
国庆期间,成都宽窄巷子游人来来往往。在20号铺子里,一群游人正在挑选各式各样的羌绣产品。
在锦里的羌绣专卖店里,同样的场面也在上演。专卖店负责人高翔向客人介绍产品:“这些羌绣全部都是汶川羌族妇女的纯手工作品。”
品牌专卖店的羌绣产品,除了服饰、鞋子、挎包之外,还有沙发靠垫、汽车装饰、壁画等。“羌绣开始从传统的装饰品全面向生活日用品拓展。”高翔说。
形成一套标准针法
时间回到9月28日这一天,在汶川县水磨镇,阿坝州妇女羌绣就业帮扶中心开办的就业培训学校内,100名学员顺利从初级班转入中级班,这意味着她们绣出的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市场销售了。
“羌绣具备了融入现代人生活领域的必要条件,应该向中高端过渡,相应的就必须提高绣娘的手艺。”阿坝州妇女就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杨威敬告诉记者,绣艺要升级,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标准的针法,这样才可满足日后批量生产的需要。
“以前是绣着玩儿,现在晓得还能挣钱,肯定就要学‘专业’一点噻。”通过两个多月的集中培训,刚刚毕业的银杏乡兴文坪村村民尚国秋告诉记者,原本只会两三种针法,如今已经掌握了16种针法,“现在我的目标是争取早日成为高级‘绣娘’。”
产品紧跟市场走
省文化厅产业处的调查显示,羌绣生产规模还处于近乎原始的来料加工阶段,自主品牌产品和招牌企业几乎没有。
要走上产业高端,必须塑造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生产、销售链条。帮扶中心向社会招聘,聚集了一批精于市场营销、产品创意设计的年轻人,并成立了专门的市场部和设计部,到各地的服装厂、箱包厂调查市场需求状况,针对需要设计出颜色、图案、款式搭配的绣片模板,并为绣娘统一发放绣片和针线,由培训点指导老师组织绣娘集中生产。
“我们一直在致力于自己的品牌塑造,目前看来效果是很好的。”帮扶中心市场部负责人李一丹说。
多种营销模式促销
依旧是9月28日,在帮扶中心茂县培训基地里,享有 “中国皮草第一品牌”的NE·TIGER东北虎有限公司的考察团队,对绣娘们展示的绣品赞不绝口,“我们从网上看到了销售信息,觉得必须要来亲自考察一下,如果这些绣片能贴上我们的产品,就能成功推向国际市场。”
除了建立线上电子商务体系和线下实体店面外,帮扶中心与上海、北京、香港20多家企业签订了订购式合作协议,这样的营销模式保障了每一位绣娘绣出的精美绣片能在第一时间进入市场。
与此同时,帮扶中心还和招商银行、现代传播集团、联合利华旁氏品牌、联想集团、前锋集团等合作,通过消费积分换羌绣礼品的方式,让羌绣商品被广泛的人群所接受、喜爱,也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