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刺绣资讯 > 正文
清宫帝后服,内衣也崇洋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刺绣资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浅绿色缎绣博古花卉纹袷袍

  清乾隆,苏州绣制,袍身长147cm,两袖通长173cm

光绪大婚时,皇后所穿的龙凤同和袍是故宫保存的惟一一件皇后大婚礼服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服饰大国,享有“衣冠王国”的美誉。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服饰一直是表现等级制度的重要部分。其中既吸收了传统服饰文化精髓,又融入本民族骑射元素的满清服饰,更是华美出众,特点鲜明。

  北京故宫珍宝馆收藏有许多清朝帝后、妃嫔的衣物饰品。

  后妃便服尽显曲线美

  清朝建立后,在制定各种典章制度时,尤其重视服饰制度。自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至乾隆中期的130余年间,几经修改,清朝终于确定了一套系统、完备而又具有鲜明满族特色的服饰制度。它既保持了满族以袍褂为主等的基本形式,又继承了汉族传统的封建等级标准,将民族形式与封建礼制较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清代服饰在我国古代服饰史上,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占有重要的地位。

  故宫藏品中这些以皇帝、后妃为主体的清代皇家服饰,礼服肃穆庄严,吉服喜庆热烈,行服方便实用,便服则缤纷竞妍,十分华美。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织绣组专家严勇告诉《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这些皇家服装看点不少。

  如,康熙大阅铠甲用金丝缝制,金丝用金线缠绕丝线而成,铠甲上的铜钉都被镀金;光绪大婚时的龙凤同和袍,是故宫保存下来的惟一一件皇后大婚礼服,其贵重程度可想而知。

  此外,15件皇家便服形式繁复多样,颜色与纹样绚丽多彩。2008年拿出来展览时,“它们没有像其他服饰那样被放在密闭的玻璃柜中,而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可以说是‘裸展’,这也很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帝后便服中有一件“明黄色缎绣栀子花蝶夹衬衣”,为清光绪时期所做。衬衣是清代后妃服饰中最具特色的服饰之一。清朝末期,在西洋服饰风格影响下,一些便服款式发生变化。为展示女性曲线之美,腰部束身,袖子变窄。这件衬衣胸围仅74厘米,体现出当时的崇洋风尚。

  据故宫方面介绍,清王朝一统天下后,借鉴、吸收了传统服饰文化的一些精髓,如色彩与纹饰等,同时融入了本民族的骑射文化元素,形成了特点鲜明的服饰制度。顺治、康熙、雍正三帝曾分别厘定衣冠制度。乾隆年间,服饰制度得以完善和规范化,沿至清末。

  故宫博物院典藏的大量清代服饰,均来源于江南三织造(南京、苏州、杭州)。丝绸锦缎流光溢彩,刺绣纹饰精美绝伦。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魅力,在其中尽显无遗。

明黄色缎绣栀子花蝶夹衬衣

  清光绪,身长140cm,两袖通长132cm

康熙明黄缎绣平金龙云纹大阅甲

  远赴伦敦办展览

  故宫收藏的皇家服装中,包括顺治皇帝以来的清代帝王礼服、吉服、行服、便服,多属国家一级文物。

  严勇说,丝质文物很娇气,对温度、湿度、照明、紫外线、花粉,甚至灰尘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过去受条件限制,许多好东西都不敢拿出来展览。但现在,情况有了很大改观。2010年12月,“紫禁城皇家服饰展”在英国伦敦隆重开幕。

  展览共展出故宫收藏的清代50多件宫廷华贵服饰、20件首饰细软以及15件丝质衣料,包括皇帝和后妃的朝服、吉服、常服,皇帝外出行装、打猎戎装以及部分未经裁剪的丝绸和织绣等,是近20多年来故宫博物院首次在国外博物馆举行的大型织绣类专题展。

  据记者了解,故宫收藏了约13万件珍贵丝织品,皇家龙袍、朝服等多达万余件。难得的是,数百年来,这些皇家服饰保存得非常完好。过去的老法是,在装衣服的箱子里放上绿豆、烟叶防潮,有的还要放上大块的天然樟脑,箱子本身也全部由锡皮做内里。

  随着故宫地库恒温恒湿系统启用,珍贵的皇家服饰彻底脱离了传统保护方式

观众在欣赏故宫所藏的清宫服饰

  清宫礼服一览

  朝服

  朝服是最隆重的礼服,为国家大典及重要祭典时所穿用。朝服包括朝冠、朝袍、朝珠、朝带和朝靴。朝冠分冬夏两种,皇帝冬朝冠以薰貂或黑狐皮制成,顶饰三层金龙,缀东珠四颗,并披饰朱纬(红绒绳);夏朝冠用玉草或滕竹编制,亦缀朱纬,只是遇国丧时除去朱纬。皇帝朝袍有裘、棉、夹、单、纱多种,供四季穿着。颜色依等级有明黄、蓝、红、月白四种。其中明黄为等级最高的颜色,用于元旦、冬至、万寿节及祭祀太庙等典祀;蓝色用于祀天;红色用于祭朝日;月白色用于祭夕月。明黄色朝袍的服式为上衣下裳,分裁而合缝,箭袖、捻襟,肩配披领,腰间作方形腰包为饰,明显保留了满族风习。

  吉服

  吉服是较朝服次一等的礼服。皇帝的吉服一般在吉庆宴会和朝见臣属时穿用。它由吉服冠、吉服袍、吉服带、朝珠和靴组成。清朝皇帝的吉服袍即人们常说的“龙袍”。样式为一种大襟、圆领、箭袖、四开禊的长袍。主要为明黄色,领和袖口用石青色。袍上绣金龙九条,胸背正龙各一团,两肩与前后襟行龙各一条,两袖端正龙各一团,又一条龙绣在衣襟里面,这样整个龙袍共绣金龙九条,但除袖口不算,无论从正面看还是从背面看都是五条(两肩之龙前后都可看到)。《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吉服龙纹的九五之数正与此吻合,寓人君是“九五至尊”之意。

  常服

  常服是在一般性正式场合穿的服装。清代皇帝的常服,有冠、袍、褂、带四部分。冠用朱纬结顶,不加梁。袍与吉服袍样式相同,但面料、颜色、花纹不像吉服袍那样有严格的规定,可以随皇帝的喜好而选用。褂是圆领对襟长褂,穿在袍外。与礼服的箭袖不同,常服褂为平袖,左右开禊,身长到股,颜色多为石青,花纹也无特别规定。后妃常服以袍为主,纹饰多样,有龙凤呈祥、彩凤双飞、丹凤朝阳和百蝶等等。

故宫旧藏的清宫服饰

  行服

  行服是清代服制中特有的服种,而且只限于男性。它是皇帝和王公百官外出巡行、狩猎征战时所穿的服装,与满族喜爱骑射的风俗和传统服饰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其特点是便于骑射。行服包括行冠、行袍、行褂、行裳和行带五部分。皇帝的行冠有冬、夏两种:冬季用黑狐皮或黑羊皮,青绒结顶,不加梁;夏季用藤丝或竹丝编织而成,红纱裹边,顶用明黄色,前缀珍珠。

  行袍俗称“缺襟袍”,样式为圆领、对襟、四面开禊、箭袖、有钮绊,与常服袍相似。所不同的是,它比常服袍约短十分之一,长度在膝盖以上。更为特别的是,行袍的左前襟下方被裁下一块,约一尺左右,然后再用纽扣绾上,形成一块活动的衣襟,乘骑或长行时将活动处解开,以便于行动;不乘骑时则与其联上,与常服袍一样。“缺襟袍”一名即由此而来。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