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1998,2004,对于古丽拉·依曼别克来说,都是不太寻常的年份,可回忆起一步步走过的刺绣之路,她却平静地说:“坎坷是有的,但最终还是要跨过去,我只是一路坚持,从坚持中找到了目标,找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
1990年,学业停了但希望未灭
高中毕业后,本来应该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但考虑到家庭经济压力较大,从小就喜爱民族服装刺绣的古丽拉经过再三考虑,下定决心在民族工艺品上有所收获。
“作为家里的长女,不仅要精心照看70多岁的老母亲,还承担着妹妹的学费等开支。”古丽拉说:“想到这里,我不能不考虑新的途径,把这个家庭撑起来。” 古丽拉虽然选择了放弃学业,但她一直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必须要在自己喜欢的民族服装刺绣这行继续走下去,只有这样才不会为丢弃学业感到遗憾和后悔。
1990年,古丽拉通过亲戚得知可以到县乡镇企业局办的服装厂工作。虽然工资水平较低,但为了学到民族服装刺绣技术,她没有考虑太多报酬的问题,直接就去上岗了。在百元工资仅够维持自己生活费用的情况下,为了帮助家里,她利用业余时间做些简单的刺绣售卖贴补家用,就这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她一坚持就是八年的时间。
“当时就想着,年纪还小,只要潜心钻研,学到扎实的刺绣技术,就一定能有一片广阔的天地。”古丽拉说:“也是因为这种坚持和信念,我才能从中学习到扎实的刺绣技术以及民族服装的设计技能等。”
1998年,迎难而上开辟新天地
1998年,服装厂破产改制,当时仅有26岁的古丽拉也因此下岗失业。“在厂里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也算是一份稳定的收入。一下子丢了工作,还是很茫然,觉得无所适从。没有资金的支持,我很多想法都实现不了。”古丽拉说:
“再坎坷的路也得跨过去,我当时就想着一定要想办法把民族服装刺绣这行继续下去,我一直都觉得刺绣不仅能让我走出一条致富路,更能让我从中感到快乐。”面对突然失去的工作,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和丈夫的微薄收入,经过一段度日如年的痛苦思考,在亲朋好友和家人的鼓励下,她从忧虑中走了出来。
随即,古丽拉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为数不多的资金,在县城租了一间门面,开起了民族服装刺绣店。“刚开始,我和两个合作伙伴一起经营这个店面,但不到两个月,她们都觉得挣钱太少离开了。”古丽拉也有些灰心,但她很快从阴影中走出,她说:“我就想着必须坚持走到最后一步,不到迫不得已决不放弃。”
有付出就有回报,她白天忙着招呼顾客,给顾客选好绣花样品,晚上她把白天裁剪好的衣服,贴上花式,一针一线地缝织,常常熬到深更半夜。古丽拉常说,只要坚持就会有奇迹。刚刚起步的小店,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15个小时的持续营业。时间长了,大多顾客都开始喜欢起她做出来的服装、刺绣,这样回头客慢慢就多了起来。
从1999年起,古丽拉经营的店面生意红火起来。她主动带起了学徒,目前已经培养民族服装刺绣女工100多人。她还牵头组建了民族工艺品合作社。前不久,听到古丽拉民族刺绣手艺非常好,昌吉木垒县娜孜依拉专门来到富蕴县学习手艺。“我来了半个月,在古丽拉的帮助下,基本掌握了民族服饰的刺绣和缝制技术,等技术精湛了我准备回木垒县也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民族服装刺绣店。”娜孜依拉说。
“刺绣店面开的多了,人气才能更旺,效益也才能更好,我之所以带学徒,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类似的店面出现。”古丽拉说:“民族服装刺绣是一种文化,只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才能做活做火,让更多的人主动去了解民族刺绣的深层文化。”
2004年,刺绣路上花团锦簇
“对于我来说,2004年是最值得高兴和纪念的,因为这一年,店面扩大到原来的三倍,业务量快速加大,年纯收入达到了10万元以上。”古丽拉说。经历过下岗后的彷徨也感受过创业时的艰难,古丽拉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付出终有收获”。如今,古丽拉缝制的作品多次获得嘉奖,众多人慕名前来请教,这名普通的哈萨克族妇女因此开心地笑了。
古丽拉的名气越来越大,她的生意也越来越火。她不仅仅满足于给别人裁剪衣服,她还自己创意、构图,缝制出各式各样的挂毯、少数民族服装,参加阿肯弹唱会和各种哈萨克服装创意比赛。自2004年开始,古丽拉先后在自治区妇女创业成果展示会中获得创意奖,在阿勒泰地区巾帼创业特色旅游纪念品展示大赛中荣获创意奖、工艺奖,获得地区妇女就业创业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古丽拉缝纫的衣服越来越精致,也越来越有创意。阿勒泰地区各县市的艺术团人员都相继专程来到富蕴县邀请古丽拉缝制艺术团演员服装。面对这些,这位平凡的哈萨克族妇女脸上总是挂着浅浅的笑。“现如今,我最大的愿望是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缝纫学校,专门培养喜欢缝纫制作的各族姐妹们。”古丽拉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