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德的刺绣作品
王光德在指导绣花工
王光德,今年54岁,经过长期潜心的研究与探索,在苗绣的基础上创造发明了一项刺绣新技法,并认为此技法“很有市场前景”。但由于招不到学艺之人,加上有一技之长的绣花工奇缺,该技艺难以“发扬光大”。为此,心急如焚的该男子只好打着招绣花工的招牌,游走于凯里街头,招聘绣花工,免费传技艺。
“一是为了发扬这种刺绣新技艺,二是为埋没于民间的绣娘们找到致富新出路。”54岁的王光德说。王光德是岑巩县人,曾有过教师、工人、模具培训中心负责人等工作经历,现为黔东南光德民族手工刺绣培训中心负责人。在任黔东南州模具数控培训中心负责人期间,曾招收过13名孤残少年,免费供他们学习、吃住,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都已自主就业找到了工作。
3年前,王光德在苗族刺绣破线绣及双面绣的基础上,综合各类刺绣技法,创造了一种名曰“黔东南民族风情绣”的绣种,“此绣种融合了国内各类刺绣技艺之精华,简而言之说,绣出来的东西貝有很强的立体感。”王光德说,在他的指导下,绣娘们绣出的多幅作品供不应求,全部被国外及港、澳游客以重金收购。因此,也给王光德及绣工们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也因此对苗族刺绣起到了发扬推广的作用,因为苗族刺绣代表了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
“这种绣法属纯手工制作,费工费时,许多绣花工不愿做。”王光德坦言,若绣一幅1.7米×1米的风情绣,一个绣花工耗时约3个月左右,所获工钱也很高,每月可获2000多元的工钱。现今很难招到绣工,其原因是大多数绣花工认为“没搞头”,而王光德说,事实上看准了市场前景,算下来,这样一幅绣品绣出后,她们至少可获6000元的工钱。由于绣花工奇缺,自今年以来,王光德及妻子经常穿梭于凯里街头,广招绣花工。“我给她们免费传授技艺的同时,也为她们寻一条生活的出路,并可发扬我创造的这种刺绣新技法,一举多得”,王光德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