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绣上T台,“山野风味”更时尚
记者走进陈平英的课堂,映入眼帘的不是一排排课桌,而是一把把剪刀、熨斗和绣片。在周围的墙壁上,几件绣着羌绣的时装挂在墙上,充满民族特色的羌绣与现代感十足的设计,冲撞着人的视野,散发出时尚的味道。
摸着这几件融入了羌绣元素的时装,陈平英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自己第一批学生留下的毕业设计。
2009年9月,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成立了羌族服饰刺绣文化开发研制中心,致力于提高羌绣的生命力,为地震重灾区文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产品开发进行探索。作为羌绣传承人,陈平英受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邀请成为特聘教师,第一次向学生们传授羌绣的“刺绣”、“图案”、“针法”等技艺。
经过3个月的学习,学生们迎来了一场特殊的考试:以自己学到的羌族服饰刺绣为主题,设计服装和饰品。
“答卷”让陈平英眼前一亮:白色的超短裙,点缀上蓝色的羌绣云朵;黑色长裙、桃红色腰带、裙角上绣一朵红色的花朵;羊毛护腿系上彩色丝带,配上白色高跟鞋和蓝色短裙……学生们在花瓣、云朵、技法、色彩、造型上做着“加减”法,将羌绣服装的图案与色彩巧妙地移植到了自己服装设计的细节中。
2010年7月,一场名为“云朵羌寨”的主题教学服装大赛在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举行。60套各具特色的服装在T台上惊艳亮相,羌绣则成为T台上的绝对主角。
对于这样的尝试,此次服装大赛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原四川美术学院服装学院院长钟茂兰这样评价:吸收了羌民族的精神内涵、民族手工艺的精髓,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制作出了开放的、自由的、充满民族精神的服饰设计作品。
与市场接轨,校园办起羌绣工坊
与市场接轨,成为羌绣进课堂是否成功、研制中心能否继续运行的“试金石”。为此,研制中心特意成立了羌绣工坊,试图为羌绣与时装的结合寻找一条道路。可喜的是,经过近一年的运转,中心已经开始承接订单,并对外开展了租赁业务。目前,研制中心已经获得2010年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
对于中心的未来,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有着明确的目标:“先期建立社会培养模式,开展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羌绣或服装设计培训班。同时联系羌族聚集区为主的汶川、茂县、理县地区,通过联合开发、扶持等政策,建立地方政府与学院的全面合作关系,为地震重灾区文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产品开发做些事情。”
学院党委书记王仲明教授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学院将以羌绣人才的培养为起点,加快推进羌绣服饰的开发,为学院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