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自然灾害不断,优秀的灾后重建公益项目广受关注,羌绣帮扶计划就是其中的一个优秀案例。它是一项长期、持久的灾后重建援助计划和民族文化保护工程。该项目由四川阿坝州妇女羌绣就业帮扶中心实施。
羌绣帮扶计划的创造者是颜俊辉。汶川地震发生时,他正在成都经营着自己的公司。随着震后救援工作的深入,灾后重建成为首要命题。羌族同胞怎样维持自己的生计?颜俊辉有点担忧。
早在地震发生前,阿坝州政府就曾邀请颜俊辉到汶川进行培训和演讲,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当时颜俊辉就注意到了羌绣。其独特的图案风格和珍贵的文化传承价值,让他相信这可以作为重要文化产业项目来发展。
他决定以羌绣作为公益项目的突破口,成立羌绣妇女就业帮扶中心,这一想法得到了当时壹基金的支持。
刚开始,他打算让妇女去城市,以建厂的方式组织刺绣,但报名者寥寥无几。是否可以在不离开家乡的情况下进行呢?但是羌族同胞居住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半山区,交通不便,居住分散。
帮扶中心仍决定采取“在家刺绣”的方式,让妇女们在家里、田间,在任何空闲时间刺绣。山间小路上留下了帮扶中心工作人员跋涉的脚印,加入计划的妇女越来越多,刺绣不但缓解了灾后的焦虑和不安,还增加了收入。
但帮扶中心的生产管理、信息沟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到2009年底,帮扶中心的绣娘达到了8000名,分布在几十个帮扶点,很难管理。
于是,网络成为帮扶中心的重要工具。中心先后在一些帮扶点配备了电脑,通过邮件、QQ、飞信等手段进行日常管理和生产流程监控。工作人员还教绣娘学会了用手机上网、登录QQ。有时候,绣娘忘记图案的配色,工作人员只需要把样片拍下来,通过彩信发送过去就行了。帮扶中心还尝试利用视频教学。
没有厂房,绣娘零散生产,但绣品的合格率竟高达95%。
网络不但帮助绣娘们生产,还对村寨信息化生活起到了推动作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让羌族同胞受益。
如何在销售上获得突破?帮扶中心在成立之初就曾对生产、产品设计、研发与市场建设进行有机整合。产品销售主要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进行,但这还不够。随后,中心先后在淘宝、e-BAY、敦煌网、阿里巴巴等平台上开设了网店。在淘宝的网店仅仅开设半年,网店总成交量就突破了80000元,累计售出1000多件羌绣作品。
帮扶中心始终坚持手工生产,秉持“公平贸易”的理念,为农村小生产者提供成长空间;同时,坚持“社会企业”的方式运作这个公益项目。此后,帮扶中心建立了自己的官网,并与谷歌等搜索引擎合作,推广品牌。中心还与联想、腾讯等企业合作,在网上推广产品,利用豆瓣、开心网、人人网等Web2.0网站,传播了大量关于羌绣的信息。
根据帮扶中心统计的数据,该中心成立近1年,就已免费培训30000余人次,帮扶8000多人实现增收。
“未来,我们希望羌绣保护的成功模式能进一步推广到其他领域,比如蜀绣、粤绣等,希望能保护更多民族文化,发挥民族文化的魅力。”颜俊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