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样脸谱
母与子
永兴县“大布江拼布”是湘南拼布绣的一个典型派系,于2009年获得郴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湘南拼布绣历史悠久,30年前在永兴、资兴、安仁、桂东、汝城等相邻一带的农村广泛流传。但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这门古老而“不值钱”的艺术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甚至接近濒危。
为了让家乡的拼布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一名从小喜爱拼布绣的女子,怀揣着一个梦想,从繁华的大都市回到家乡,开始了她的拼布艺术之旅……她,叫何娟。
家传拼布手艺
何娟,又名何雄军,小名何爱莲,1979年出生于永兴县大布江乡虎居坑村。大布江乡地处大山深处,逶迤清澈的耒水从这里流向湘江。秀美山川养育了一代代古朴纯真的大布江人,也养育了传承千年的大布江拼布绣。喝着大布江水长大的何娟天生心灵手巧,加之她奶奶、妈妈、姨妈以及女邻居都会拼布绣,因而她自小就受拼布绣的熏陶,对拼布绣有着一种原始而热烈的喜爱。
说到“拼布绣”这三个字,现在很多人也许会感到很陌生,但说到民间的口水兜兜和背带几乎人人皆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出生的人,一看到这些物品就会勾起无尽的恋旧情怀。传统的湘南拼布绣渊源久远,最远可上溯至宋朝,近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影响广泛。那个时候,拼布制品的流传和使用,是湘南一带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人们或多或少都用过拼布制品,有的自用,有的用于婚丧嫁娶、传宗接代,有的用来换取零用钱。由于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而得以流传下来。但到了现在,这门古老的艺术几乎失传,会拼布的民间艺人已寥寥无几。
因为耳濡目染,何娟从小就喜欢拼布绣,她闲暇时不像大多年轻人那样去玩耍打牌,而是自己做些拼布小物品,比如香包、小手袋等。“我的拼布手艺应该说是家传的吧!”何娟说。
回乡传承拼布
10多年前,何娟来到深圳打工,一个女老板偶然看到何娟的一个半成品拼布绣而爱不释手,这让何娟感到拼布绣并不平常,因此格外掂念起家乡的拼布绣来。
2008年初,带着对家乡的眷念,何娟离开了自己打拼多年的都市,回到家乡创业。创业首先要选好项目,选什么好呢?何娟左思右想、犹豫徘徊了很久。一次偶然,何娟在郴州遇见了一个同村的老乡,言谈之间提及大布江的拼布绣,这更加勾起了她儿时美好的回忆,又与自己先前的梦想不谋而合。
在这位老乡的热情鼓励下,何娟真正开始了自己的拼布绣梦想之旅,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她凭着以前从前辈那里学会的拼布针法,从记忆中寻找那些古朴的图案,试着做了一些胸兜、口水兜、背带片等典型的拼布饰物,不想作品一完工,就得到了旁人的赞许和认可,这使得她一时信心满满。
为了学到更多更全面的拼布技艺,2008年4月份,何娟又回到大布江,向当地那些民间艺人虚心讨教,其中包括自己的奶奶和的妈妈。她们听到何娟要将拼布绣继承和发扬出去,都很高兴,都把自己的拼布技巧和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何娟。在掌握了一些传统的拼布技术之后,何娟经过不断努力、摸索、创新,把传统的手法与现代的一些技巧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009年上半年,何娟以传统的针法和色彩,掺入现代气息的画面,一针一线、一刀一剪,耗时1个多月精心制作了一幅大型版画拼布作品——《待嫁的新娘》。该画版面高110厘米、宽70厘米,突破了传统小饰品、小物件的原有形态。该作品参加了2010年全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作品摆放之处,吸引着众多的眼球,最终获得评委的一致赞许,获得该次赛事的银奖。
想让拼布绣出国
近3年来,何娟全身心投入到拼布绣世界里,在自己简陋的工作室内,伴随着孤独与寂寞,潜心制作出多幅作品。“我经常连续两三天都不下楼的。”何娟说。她现在的代表作有《母与子》、《乡情》和《思》、《蝶女》等,这些作品处处透露出湘南的风土人情,朴实而典雅。此外,她还制作了一些拼布绣钱包和小手袋等实用物品,这些小物品还没来得及自己欣赏,就已被身边的朋友们抢着要了。2010年8月,因为在拼布绣方面的独特技艺,何娟被郴州美术家协会破格吸收为会员,12月她加入湖南民间文艺家协会。
由于资金有限,何娟首先选择在网上建博客,在网站注册了“爱莲拼布坊”,想通过网络这个大平台推介拼布艺术。这一举措还真有效,何娟的拼布绣作品引起了很多网民尤其是一些沿海企业的关注。厦门客商曾红艳在与何娟取得联系和沟通后,于今年3月19日来到永兴大布江乡考察大布江拼布绣,并与何娟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如果投资合作一旦成功,历经岁月沧桑的拼布绣将有望走出国门,走进国际市场,届时何娟将到家乡去开办拼布绣培训班,带动农村妇女一起发家致富。
“我现在最大的想法,就是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拼布技艺,为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民间艺术领域争得一席之地,使之成为湘南大地的一件民间瑰宝。如果有可能,我还希望在未来,能让这门民间技艺走向与企业的结合,成为郴州旅游市场的一个品牌,让这门古老的传统手艺得到传承与推广。”展望未来,何娟一脸的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