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英老师现场亲自“做绣”
针线作画,还原名作《旧小提琴》
西方油画佳作,亦成东方苏绣的主题
园区的天空
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苏绣,以秀丽的图案,明快的线条,活泼的针法和精细的绣工,赢得“东方明珠”的称号。6月28日至7月5日,120多幅秀色可餐的苏绣名家精品,展于羊城创意产业园静藏阁,给酷热的岭南吹来一阵苏杭艺术的柔风。
中西合璧,推陈出新
一针一线绣华年
争奇斗艳的牡丹绣品在静藏阁入门处拉起一道古典的屏风,而一幅幅精美的苏绣作品像待嫁闺女,羞涩地藏于其后,让人欲快步上前掀开面纱,一睹其倾城倾国的面容。精彩绝伦的展品来自于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北京、及广州本地的藏家,作品题材包括摄影,古画,油画,动物,人物等系列,幅幅栩栩如生,针针精彩动人。
传统的苏绣以针作画,吸收中国画的精华。仕女图,骏马图,这些古典的苏绣作品,精致秀丽,百看不腻。如展场最里面得《蜀江烟雨》,本是国画,黄山之烟雾缭绕笔墨尤难捕捉,而苏绣艺术家以丝代墨,以线代笔,巧妙地还原山之秀丽,水之灵动。取材于敦煌艺术的《箜篌》,融入了西方油画元素,画上绿衣女子纤纤十指,拨动一曲曲东方天籁。
除了这些传统中国画之外,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许多西方现代油画作品,也成为本次展览的主打精品。出自倪雪娟的绣品———唯美主义画家英国约翰·格里姆肖的《秋阳》,以其丰富明快的色彩,宽阔的画面,引来无数赞叹的目光。而被广视为西方经典名画,莫奈的《睡莲》,米勒的《拾穗》,凡·高的《罗纳河畔的星夜》、《丰收》 以及拉斐尔的《椅中圣母》等等,皆成为中国苏绣的针下品。中国传统手工艺,融合中华文化与西方油画艺术,推陈出新,既开拓了苏绣的题材,也让本土精品能走向海外,走向世界。
一针一线绣华年
本次展览,两位苏绣老师陈红英,倪雪娟,亲临静藏阁,给大家现场“做绣”。许多苏绣爱好者们争相上前,一睹针线作画的魅力。两位老师还耐心地向观众介绍她们的作品以及苏绣的技巧。苏绣的行针用线,极为讲究。一根普通的线可分为256份,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粗细的线,来缝制形态各异的图案。细致如人物的眼神,则要用到最细的线来表现。
此外,陈红英的苏绣艺术精品《The Old Violin·旧小提琴》在本次展览中首次亮相,并在7月2日为这幅凝聚了艺术家数年心血的作品封针。《旧小提琴》的原作创作于1886年,是静物油画中的顶峰之作(作者威廉·迈克尔·哈内特William Michael Harnett,1848-1892年),现收藏于华盛顿美国国家艺术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从2008年决定绣这幅油画开始,陈红英四次前往美国仔细研读原作,制定绣制方案。绣品对原作细节之处捕捉入微,锈迹斑斑的铁钉,绷紧的琴弦,曲卷的琴谱和日光下的阴影,通过线浅厚的变化,应用各种针法的技巧,让这幅苏绣亦如油画般生动。
一丝一线,串起的是青春和年华。一幅油画也许要花上画家几个月的功夫,而一幅好的苏绣图,则需要针线飞舞上个数年,工艺家的恒心和耐心,可见一斑。这些巧夺天工的绣作背后,凝聚着绣者无数心血。苏绣艺术,绣的是年月,绣的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