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姑苏繁华图》被列入苏州城市景观永久收藏,《我爱中华》搭乘第20颗返回式卫星遨游太空,行程超过1200万公里;《和谐——百年奥运中华圆梦》留给了奥林匹克博物馆,大型原创苏绣《江山如此多娇》享誉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后捐赠给南京博物馆永久收藏;跨越650年的《富春山居图》终于合璧了……
姚建萍,这位从苏州镇湖八千绣娘队伍走出来的非遗传承人,被人们称为“针尖上的舞者”、“苏绣皇后”,20多年的苏绣探索之路,她用一根根针、一缕缕细线,在苏绣艺术的大舞台上跳出了华丽的篇章。
《富春山居图》再现650年前辉煌
姚建萍领衔创作的大型苏绣《富春山居图》合璧卷是绣制完成后的第一次展出。作品全长11.32米,与原画1∶1比例绣制,是姚建萍领衔的38位镇湖绣娘耗时1年完成。画理和绣理的有机结合,元代画家黄公望的披麻皴画法与姚建萍丰富的苏绣针法的完美结合,原汁原味地绣出了原作里富春江两岸数十座山、数百棵树,一山一形态,一树一神采。
“真是巧夺天工!感觉和画上去的一样!”“太美了,技艺太精湛了!”接踵而来的参观者边欣赏着苏绣版《富春山居图》,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姚建萍介绍,之所以想到绣制这幅作品,是因为去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受台湾媒体访问时的一句话。温总理希望把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分藏于两岸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合成一起,总理一句“画是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叹深深地打动了姚建萍的心。姚建萍当即放下了手中其他的重要订单,日夜创作耗时1年完成了这幅刺绣巨制。今年2月5日作品封针时,总理办公室专门来电祝贺。
为了使作品再现650年前的辉煌,主创团队重温黄公望当年的创作历程,先后3次重走富春江,收集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他们把从陆路、水路不同视觉看到的美景,运用散点透视勾画出奇妙的境界,与原作山水进行对比,跨越650年与原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为再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绣制过程中选配了上百种颜色,以丰富的配色绣出层次感和韵味。线条的分丝也十分讲究,要注重粗细线条的搭配运用,在墨浓的地方用1/32丝线绣,墨淡的地方用1/64丝线绣,层层叠加,精微显现。”在针迹上也突破常规,全部使用细乱针法,在整个画面中山体部分的针脚最长部分也不超过3毫米,山上的草丛、树的针脚长度甚至不超过1毫米。最棘手的就是如何处理丝线光泽在作品中的反光,姚建萍经过反复摸索和无数次试验,创造出新型的“压光绣”,这一套针法也成为她传承创新的最新研究成果。
“以往的刺绣工作都是单人完成,而这幅巨作就像一曲交响乐,需要一个指挥家掌控全局。”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邵大箴认为,姚建萍在这幅作品的创作中再次表现出大师风范,将整幅作品山水布置的疏密、墨色的浓淡干湿表现得淋漓尽致。用针线将失散多年、分藏海峡两岸的《富春山居图》连接、用苏绣合璧再现这幅让总理和两岸同胞寄以深情的传世之作,强烈抒发了华夏儿女的款款深情。
8岁拿针学艺擅长人物肖像绣
姚建萍出生在苏绣之乡——镇湖的一个刺绣世家。8岁就跟随母亲学习刺绣,从入门到独立完成第一件作品花了5年的时间。之后,姚建萍对刺绣的热爱一发不可收。1986 年开始,姚建萍苦练基本功,每天坚持工作学习15小时,她向艺术名师、专家请教,不断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大胆采用美学中的素描、光影、透视与色彩的变化方式,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苏绣艺术的技艺与内容。经过多年的钻研,花卉、动物、风景等题材无所不通,更擅长人物肖像绣。
“猫的眼睛不够灵活,我拆了重来,每件作品都要做到最好,绝不粗制滥造。慢慢地,刺绣在我心里已不再是一门手艺,而是艺术了。”姚建萍如是说。又经过长达6年的苦心钻研,她在刺绣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1996年,姚建萍的《敬爱的周总理》肖像绣品在镇湖刺绣业内的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之后该作品又在1998年首届中国国际博览会荣获金奖。
苏绣中最难的人物肖像绣,却是姚建萍的拿手绝活。毛泽东、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日本皇妃、董建华、何厚铧等中外名人的风采神韵,在她的一针一线下化作永恒。不少作品还被作为国礼赠送给海内外的知名人士。她倾尽心血绣制的《周恩来》大幅绣像,给人强烈的艺术震撼。画面上的周恩来身着水灰色中山装,面容清癯,安详地侧坐在紫红色沙发里,忧国忧民的高风亮节跃然于丝帛之上。这幅绣像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上,均获金奖。她所绣的《泰国活佛》、《史湘云》、《杨澜》、《董建华》、《何厚铧》、《马哈蒂尔》等人物绣像深受大众喜爱,被世界各国收藏。
“苏绣皇后”、民族瑰宝的发扬者
《姑苏繁华图》被列入苏州城市景观永久收藏,《我爱中华》搭乘第20颗返回式卫星遨游太空,环绕地球286圈,行程超过1200万公里;《和谐--百年奥运中华圆梦》留给了奥林匹克博物馆,大型原创苏绣《江山如此多娇》享誉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后捐赠给南京博物馆永久收藏;跨越650年的《富春山居图》终于合璧了……
回首20多年的艰辛路程,苏绣让姚建萍倾心着迷,为之努力奋斗,从一位太湖边的普通绣娘逐渐成长为苏绣传承人、民族瑰宝的发扬者。“我由衷感到苏绣已经融入到我的血脉甚至灵魂之中。我甚至认为,我就是为苏绣而生,为苏绣而存在的。苏绣既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我来说,也是人生的大学校、大舞台。”姚建萍感慨说。
2005年,原文化部代部长、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周巍峙在苏州专程参观姚建萍刺绣艺术馆,看到了姚建萍的诸多佳作大为赞叹。“好一个‘苏绣皇后’果然名不虚传!她凭借精湛的技艺,将苏绣表现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她在继承苏绣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对于刺绣对象、艺术内涵的了解,无论是在色彩、光影、透视等方面都有着准确的把握和规划。”
这位“苏绣皇后”有着太多的传奇:1997年,姚建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她的艺术成就引起海内外关注,先后被应邀赴澳大利亚、荷兰等展出,盛况空前。2002年11月,姚建萍创作绣制的人物肖像《和平》(江泽民主席与安南秘书长握手)引起了联合国TIPS执行主席巴雷斯的关注,他专程赶到苏州参加其封针仪式。2002 年8月,姚建萍还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民族文化的传承人,赴荷兰举办刺绣艺术展。苏绣通过姚建萍的巧手重新找到了广阔的市场,走向了世界。
“说姚建萍是‘针尖上的舞者’是十分恰当的。她用一根根银针,一缕缕细线,用极其有限的手段绣制一幅幅富有人文精神和充满感情的画面,犹如一位出色的舞蹈艺术家在极其有限的空间里自由地向人们施展自己的优美舞姿。”邵大箴表示,姚建萍的作品不仅予人以视觉的美感,而且予人以精神境界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
在全国“双学双比”成果展上,胡锦涛总书记在与姚建萍的亲切交谈中,赞美苏绣是“民族的瑰宝”,而当代这一民族瑰宝最杰出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当推姚建萍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