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水悠悠,曾经记录了无数优秀河湟儿女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谷地绵延,必将孕育更多有志之人追寻梦想的奇迹。
在2011年“青洽会”上,一个普通女子的精美绣品曾经引起了省上领导和许多外宾的浓厚兴趣。这个女子就是来自河湟小城平安的――俞兰。
在平安县城的伊人绣坊,它的主人俞兰娓娓道来的创业经历,我深深地被感动了。这个待人朴实而心气坚毅的出身农家的女子,笑脸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对心中的梦想孜孜以求,用七彩衣线编制多彩人生,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的事迹,真的会给人一种别样的震撼!
生活成长在湟水谷地一个偏远村庄的俞兰,父亲去世一个月后她才出生。她主要靠母亲一人支撑的家庭生活,是在德令哈、互助等地不断搬迁移居中度过的。世事的艰辛,家道的清贫,让幼小的俞兰在成长过程中品尝了生活太多的艰辛,却也让她早早懂事了。
1984年初中毕业后,因种种原因,俞兰没有能够继续上高中,开始了她漫长的闯荡社会之路。她先后种过地,卖过菜,做过保姆,当过建筑工地上的小工。期间,她克服了种种困难,用有限的空闲时间一直追逐着一个从小学就开始的文学的梦想。她曾经在《瀚海潮》等文学刊物发表诗歌《雨伞下的小诗》、《爱在瀚海》等作品。她在《故乡的小路》这首诗里这样写道:故乡弯弯曲曲的小路/寂寞地飘向山外/漫悠悠牛车上躺着花腰带的汉子/颤抖抖漫上一声少年/那是出门人压不住的哀怨/深深的牛蹄里积满雨后淡黄色的乡愁/小路上洒满了羊粪蛋圆溜溜的希冀。这些作品形象真切地表达了一个河湟女儿来自内心深处不甘寂寞的心绪。
1991年俞兰被招到青海棉纺厂当了一名前纺挡车工,直到2001年青棉厂宣布破产,俞兰成了名副其实的下岗工人。为了生计,她开过餐馆、编过毛衣、开过麻将馆,但无论做什么,空余的时间,她都是用读书写作来填充。虽然,和别人一样,谋生是她的基本需要,但她心中的梦想显然不是只为谋生。直到2008年十字绣流行风吹到湟水谷地,她似乎才真正找到了最适合于自己的生活路径,找到了自己值得倾尽心血的事业的真正起点。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好的开端的实现往往又是极其艰难的。刚开始学习十字绣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当时没有专业老师培训,许多都要靠自己琢磨。绣十字绣技法要求很严,从画格子开始到成品的整个复杂过程的每个步骤都来不得半点马虎。俞兰买来十字绣成品及相关学习光盘,细心研究技术要点,常常要熬到深夜。按她自己的话说,该学的没学会,哪里还能睡得着觉!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提高绣技必须经过扎实的实践活动。俞兰就从绣家里的床单、枕套、沙发靠垫等开始。自己弄不懂的技术等问题,她都虚心去向会绣的人请教,不论路有多远,过程有多难。如今走进俞兰的家,这些洋溢着艺术气息的曾经见证了女主人艰苦学习的绣品,似在诉说主人曾经潜心学习的艰辛过程。
执着于事业的人,往往对于别人看来千针万线的辛苦活,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按俞兰的描述,十字绣绣起来非常养心,融入针脚的都是内心最朴素、纯净的情感,显在眼前的是凝固的快乐和意趣。带着这样一份心境,北宋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红楼梦》人物……一幅幅著名的传统名作,都曾被俞兰惟妙惟肖地“绣”在了画上。从她对画意的描述可以看出,她对文学的偏好,恰恰帮助她对这些艺术作品有了更深入一些的理解。她已经是在享受原作,享受十字绣这个新兴的艺术品种带给她的美感。相比一般的绣工,这当然应该归属于一种较高的境界了。
感觉自己准备得差不多了,俞兰便在平安县城上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伊人绣坊,主要经营十字绣专卖、十字秀装裱、成品回收、订做十字绣成品,以及丝带绣、珠绣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周围的人们渐渐发现,这个柔弱中透着刚强的女子,开起店来,有她自己的特点。俞兰正是用一种无私的爱,作为自己开创事业的基础,这也是俞兰能够一心扑在自己的事业上的动力所在。她说过这样掷地有声令人回味无尽的话:我们这些下岗职工,不能只是向政府等、靠、要,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的明天。
她的这个伊人绣坊除了是做买卖的场所,还是一个抛洒爱心的驿站。她把很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免费培训一些下岗女工上,让她们既在家里能照顾上家庭、孩子,也能挣上钱。近四年来,曾经接受过俞兰伊人绣坊培训的绣工就有几千人次。曾经接受过俞兰培训的互助县高寨镇中村的农村妇女绣工杨桂兰介绍,她们村现在和她差不多经历的做十字绣赚钱的妇女有二十多名,农闲时期每月都会有2000-3000元的收入。她们在做家务的同时,还提高了家庭的经济收入,这真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当然,俞兰的爱心不仅仅给了与她有关联的绣工,对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包括那些沿街乞讨的乞丐,俞兰也会不时伸出援助之手。她曾经资助过一个因为交不起学费成天泡在麻将馆里的名叫许光辉的孩子。孩子的父亲是一个收废品的湖北人,母亲是一个精神病人。除了帮助这个孩子上学,俞兰还经常把她母亲领出去理发、洗澡等。几年下来她在这对母子身上花去的钱上万元。俞兰本来打算资助这个孩子一直上完大学,遗憾的是,这个孩子母亲的精神病严重后一家就回了湖北老家,失去了联系。
在平安镇南村租的房子住的刘奶奶是俞兰照顾了四年的一个孤寡老人。老人本来有一个女儿出嫁在本县的巴藏沟乡的山沟里,但女儿的丈夫身体有病,家里生活也比较困难,加上还有三个孩子正在上学,对她母亲的照顾常常力不从心。俞兰在早晨跑步时认识了刘奶奶后,在几年中经常去照顾刘奶奶,帮老人做一些洗衣服等力所能及的活。老人生病就买一些药送过去,临走时还常给老奶奶留些零花钱。几年里她资助这个孤寡老人花去了近两万元。
除了爱心,俞兰在事业上的进取心同样值得称道。通过艰苦的努力,俞兰的伊人绣坊在成品订做、材料专卖、艺裱等方面的效益逐渐好了起来,她的十字绣在外地甚至国外都有订货。在今年的青洽会和第五届2011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及用品展览会上,伊人绣坊的订货总金额超过了一百五十万元。
说起卖绣品,俞兰还谈到有这样一件事情。几次展销中,当有人提出要买她的绣品的时候,她却犹豫再三,哪怕顾客在某个绣品上出到了八万元一幅的高价。她笑着说:我所有作品件件凝聚了心血,我真舍不得卖。也许,俞兰这个时候的心情,只有和她一样真正付出过心血,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才能够理解。值得一提的是,俞兰的十字绣已经不是单纯的去绣厂家做好的图案,而是开始探索艺术创作的领域,她已经自己选取并设计出六幅关于“情系灾区”、环湖赛以及大美青海的优美画卷,并正式开始绣制,准备在明年举办个人纪念展。
她觉得自己应该也有能力打造一个或几个我们青海本地品牌,把大美青海的自然和人文风光绣出来,让外界的人们走进青海、了解青海,为让青海走向世界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她说这是她目前的一个最大的愿望,也算是对自己艺术创作的一个阶段性的交代!
天道酬勤,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面对着充满信心的俞兰,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肯歇息的俞兰必将绣出更加美丽的人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