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梅红弟子在绣制作品。
在“苏绣之乡”苏州高新区镇湖绣品街,一幅苏绣吸引了记者目光。远观,牡丹层层相间、色彩丰富,叶子细细勾勒、针法细腻;近看,绣品右下角用白线缝着一行小字——“SXIP1”。
“‘SX’是苏绣的缩写,‘1’代表的是第一幅作品。”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卢梅红指着“SXIP1”字样介绍说,这是第一幅被绣上防伪标志的苏绣作品。
苏州绣娘遇新“苦恼”
■“版权”频繁困扰镇湖8000绣娘
漫步在绣品街上,400余家苏绣工作室散布在粉墙黛瓦间,昭示着传统技艺带有的浓厚文化底蕴。然而,流传千年之久的苏绣工艺今天也面临着版权困境。卢梅红在工作室里向记者倾诉了绣娘们的苦恼。
2004年,镇湖一位绣娘的作品《贵妃醉酒》在参加展览时被原画作者发现,产生了版权纠纷,最后只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也是从那时起,“版权”这一名词开始频繁走入镇湖8000名绣娘的生活,成为她们绕不过去的“苦恼”:祖祖辈辈都这样绣的,怎么就遇到法律纠纷了呢?
“绣娘们的‘苦恼’表现为两个方面的版权问题:一是苏绣在借鉴时涉及尊重原稿的版权问题;二是如何保护苏绣作品自己的版权问题。”苏州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梅说,苏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二次创作,涉及的版权保护问题具有特殊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革新,特别是加入WTO以来,苏绣更多地参与到展销、交易中,过去被遮盖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苏州刺绣历史悠久,是国务院2006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侵权问题不解决,传统苏绣的品质和声誉都将受影响。”张梅说。
版权交易平台“出招”
■建立版权作品库,只要注册便可买
为帮助绣娘们解决版权问题、规范刺绣产业版权秩序,2010年,苏州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出资50万元,与高新区镇湖街道共建“苏州市刺绣作品版权许可交易平台”。
目前,平台已建3个数据库:一是已过50年保护期的作品库,其中的作品可为绣娘合法免费下载使用;二是集体购买获得的美术、摄影作品库,该库作品只需与镇湖街道知识产权管理中心签订协议后,会员支付少量费用即可获得刺绣使用权;三是无授权优秀作品库。该库作品可委托镇湖街道知识产权管理中心与作品著作权所有人联系,商定具体协议后获得授权。
为扩充和及时更新库里的作品,镇湖街道还与苏州市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结盟,积极与知名画家、摄影家、书法家签订授权协议,将优秀作品充实到版权作品库。平台正式运行之后,卢梅红第一个从库里购买了15件刺绣作品的版权。“总共只花了50元,买10个还送5个。”说到这里,卢梅红笑得合不拢嘴。绣娘一旦购买了某件作品的版权,库里的作品就标有记录;其他绣娘再选择这件作品绣制的可能性便会降低。
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镇湖刺绣协会副会长张梁生告诉记者,绣娘只要成为镇湖刺绣协会的会员,便可以在平台注册,从库中购买作品权限,将买得的白色防伪线绣成标识为“SXIP+数字”的防伪标记绣在作品中,这样既解决了绣制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原稿版权纠纷问题,也为作品贴上了独一无二的“护身符”。
“至于收取的少量费用,完全是象征性的,目的是为了逐步培养绣娘们的版权意识。”张梁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