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的维吾尔族姑娘阿曼古丽刚刚从长沙和苏州回来,一趟内地学习之旅,让她的生活有了崭新的目标,她要织出和苏绣一样的艺术品。虽然和姐妹们绣的东西不一样,但她们的神情是一样的。
这是5月底新疆拜城县妇女创业基地里的一幕,拜城县妇女创业基地设在亚吐尔乡,是拜城县今年年初投资50万元建起的民生工程,目前已有100多名女性在这里劳作,其中有50名刺绣姑娘。拜城县妇联主席古丽拜克然木·艾则孜说,这100多名女性每月都能拿上1000多元的工资。
阿曼古丽是妇女创业基地里50名刺绣姑娘中的一员,她和最好的朋友阿孜古丽自进入妇女创业基地以来,就像城里人一样,一天上八小时的班。阿孜古丽的刺绣技术没有阿曼古丽好,可她很努力,经常请教阿曼古丽,现在,她们俩成了刺绣车间里绣得最好的师傅,和另外48名女孩一起感受着刺绣给她们生活带来的崭新变化。
八小时里,她们专心地完成着各自的刺绣作品,休息时相互切磋一下技艺,看看谁绣得好,谁还需要改进。
虽然下班回家后,还要帮父母干些农活,可她们心里已经有了与往日不同的希翼和盼望,她们都是待嫁的女孩,以前,她们心里想得最多,大家在一起谈得最多的都是怎样嫁一个如意郎君,现在,她们的未来也变得更加值得期待,不再把今后的人生全部寄托在爱情身上,她们在绣花的过程中突然感到了自身的价值。她们干惯了农活的手看上去不细也不白,但绣针的精巧和彩线的细腻已经让她们开始注意保护自己的双手。阿曼古丽笑着说:“手太粗,绣出来的东西也不好看。”
阿曼古丽与阿孜古丽不太一样,她有自己的独特想法,不满足于那些传统的绣法,总是想加一些自己的东西在里面,可是,初中毕业的她,接触的人不多,去的地方也不多,这个连县城都很少去,所以虽然她想有所创新,可是绕来绕去,还是绕不出原来的框框。
5月初,她得到了参加“中国刺绣基础培训”的机会,可以与全疆各地选出的绣娘们一起到长沙和苏州进修。
学习过程中,阿曼古丽才知道,她喜欢的刺绣原来有那么多的种类。在湘绣博物馆和苏绣博物馆,她看到了那些光彩夺目的古绣品,让她惊讶的是,那些穿过时间长河的诱品至今还保持着它们独有的光彩,在看到这些作品之前,她一直以为绣品的生命力是短暂的,它会随着花色的黯淡布料的老化而渐渐失去鲜活的生命力。
当老师们手把手地教她苏绣时,她深深地爱上了这门技艺,并拿苏绣和自己的绣品作了一个比较:苏绣精巧细,绣娘们绣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件让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而她和姐妹们的绣品,只是对普通生活的一种点缀,离艺术品的距离还有些远。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后,阿曼古丽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她说:“我们为什么不能绣一些像苏绣一样的艺术品,让它像苏绣一样,一直流传下去呢?”
学习结束后,阿曼古丽花一百元钱买了一幅苏绣,并带回了老师送给她的工具和色彩斑斓的线。
回来后的第二天,阿曼古丽就到妇女创业基地上班,姐妹们围着她,听她讲外面的世界,讲那些和她们一样有着美好理想的绣娘绣出来的一件件艺术品,眼中充满了向往。
“我先好好练习,然后再教给你们。”阿曼古丽对姐妹们说,在姐妹们的欢呼声中,阿曼古丽还不忘叮嘱一声:“前提是我们要先把自己的工作干好。”
阿曼古丽去进修了,并收获满满地回来了,阿孜古丽看着她,把羡慕化成动力。阿孜古丽说:“以后肯定还有机会,只要自己绣得足够好,就一定有到内地学习的机会。”
在练苏绣的同时,阿曼古丽对如何创新自己和姐妹们每天都在进行的刺绣也有了一些想法,她说,她会把这些创新一点点融入到刺绣中。
让自己手中的绣品成为像苏绣一样的艺术品,是阿曼古丽现在最大的梦想。练好基本功,成为最好的绣娘,争取下次能去内地学习,是阿孜古丽现在最大的梦想,也是50个绣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