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戏服的工作坊
场地是由姜师傅租的,房间大概四五十平米,被隔成了两层。刚进去,见到的就是一张盖着白桌布的超大的工作台,长5米宽2米。工作台的对面"排排坐"者3台缝纫机,工作台后面有两个小房间,一个作为厨房,“我们中午饭工作餐一般是在这里解决的”,姜师傅说。
戏服的制作过程
姜师傅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作品蟒服、清代女常服等,这些作品色彩华丽,图案规整,汉绣手法精湛,其中有的图案是拿金属线和钉线制作而成,闪闪发光。
一件成衣的制作工序复杂,首先是设计,设计是一件戏服诞生的前提条件,比如说蟒服上的团龙的图案,它是有来历的,甚至能讲出一个故事,接着就是制模和刻印,模板上要有刺绣的需求,例如针法和颜色,第三步则是最复杂的刺绣,一般需要一至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将图案制作完成,为了让图案平整还需"规经纬线"、根据不同的要求给绣品“上浆”,最后将已经完成的绣品裁剪并组装成一件戏服。
工作坊的经营状况
姜师傅工作坊制作的戏服主要提供给湖北省地方戏剧艺术剧院的演员们使用。“专业剧团一般都要求的是手绣制作而成的戏服,汉剧和京剧对图案要求很严谨。”姜师傅说,京剧《三寸金莲》中的演员刘薇所穿的戏服就是姜师傅制作的。“剧团里苏绣很多,戏服需求量少就在我们武汉绣,量大了我们就按照汉绣的感觉发到苏州去加工,因为汉绣的绣娘不多了,人手不够。”戏服的制作和剧团是一种鱼水关系,大家谁也离不开谁,因为现在戏曲改革的原因,戏服也在改革。正因为如此,戏曲的衰落对戏剧服装工艺也造成了影响。
让传统工艺适应当今社会
姜师傅给记者展示了他新设计的几项作品,一张“为人民服务”的字画,汉绣的手法和现代社会题材相结合,还有一张装饰性的鼎的设计图。在戏服上,姜师傅也尝试性的改良了原来的新娘戏服,不像以前的戏服那样宽松,而是有了曲线,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他笑着说:“我还试过在靴子上绣花,但后来想想没有人接受,我就刹车了”。姜师傅在传统工艺上所做的一些创新主要是为了让传统工艺更适应当今社会。最近纺织大学开办了一个“汉绣研习班”,姜师傅和其他几位汉绣大师就在里面授课,他们希望能为汉绣找到新一代的传承人。“我们感觉要走向生活,要让老百姓接受汉绣文化,我们这一代人还要靠手艺生存,因为一个东西要传承下去,必须后继有人。起码能让人生活下去,这就需要走市场化道路,当然我们也希望政府能给予帮助尤其是场地上的,如果能形成一个产业是最好。”
“我们不鼓励支持改造性的保护”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群众艺术馆馆长王志武,了解到,武汉市一共建立了4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总共有99个项目。其中有34个项目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剧、楚剧等12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汉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已公布,共有84位。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对文化欣赏趣味趋向也发生了改变,武汉市民间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很多优秀的民间文化面临濒危,甚至已经灭亡。
为什么许多“非遗”项目不能走的更远、更壮大?王志武分析说,“我们中国的民族工艺是手作坊开始,规模小、技术落后,掌握技艺的人非常少,它难得壮大。”
对此,武汉政府非常重视,相关部门根据我国去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在草拟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法律,预计这项法律最快今年内可出台。
“武汉市非遗保护中心日常工作经费是50万,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还要给补贴。”王志武告诉记者,“这些钱都用在非遗项目保护上,我们会给传承人一定的传承经费,分配传习所,构建基本设施等。”
姜成国在制作汉绣
王志武还告诉记者,“过去的保护是提倡原生态的,现在我们提倡动态性的保护,但是我们不鼓励支持改造性的保护,改造性的保护就改变了它的本来面貌,不是原汁原味的东西。我们需要发展,需要创新,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我们不提倡创新。”
记者小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的文化根脉,许多非物质遗产的存在不单纯反映在经济效益上,而在于保存人类生存方式和情感表达的丰富性,人们不应该忘记,人世间还有这样一种表达方式。当下,政府对“非遗”有了扶持政策,也有了继承“非遗”传承人的保护机制,但“非遗”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
汉绣是楚文化孕育出的一朵奇葩,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戏剧服装的设计与制作属于汉绣的大宗产品,当前却面临即将失传的局面。荆楚网《见证》栏目组记者一行来到位于武汉汉口城区宝岛公园的一个戏剧服装工作坊,采访了工艺师姜成国等汉绣爱好者。
在工作坊里,记者见到了姜成国本人和他的两位同事,以及绣娘王艳和王子怡。姜师傅今年58岁,从事戏剧服装行业已经40年。王艳告诉记者,姜师傅最大的特点就是设计好,汉绣风格原汁原味,技术全面,设计、刺绣、制作全套都会。现在很多汉绣爱好者会刺绣、制作,却不会设计。设计需要绘画功底,还需要民俗文化和戏曲文化,这没有相当的阅历是办不到的,面临这一传统工艺会失传的局面,姜成国和其他几位汉绣大师最近在纺织大学开办了一个“汉绣研习班”,他们希望能为汉绣找到新一代的传承人继承这项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