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潮汕地区目前唯一的钉金绣传承中心在我市成立并开馆,淡出人们视野的潮绣再度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人们再一次把眼光“聚焦”到这一面临失传的“民间绝活”上。
创办这一旨在弘扬潮汕传统刺绣文化传承中心的是一位汕头“绣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绣传承人洪裕静。
有关人士指出,潮绣的传承发展,要靠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关注,并致力于创新发展,为这一传统行业注入活力。
现状
潮绣艺人后继乏人
潮绣这种民间传统工艺在汕头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曾经辉煌。解放后汕头一直是粤东潮绣艺术的中心,拥有最好的技术力量,绣品质量也最好,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然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受电脑机绣新技术冲击等多种因素影响,绣工大量流失。汕头从事这一行者也越来越少,从业者开始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据了解,学潮绣往往要从十几岁开始,年龄大了就很难学会,而且不是一两年就能学会的;再加上这种技艺辛苦又挣不到多少钱,导致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意“接班”。
据介绍,如今老一辈绣师大都已六七十岁,视力衰退等身体原因让老艺人们几乎无法再坚持下去。在潮绣之乡的汕头,目前市区真正的潮绣艺人还不足40人。
我市一名潮绣大师告诉记者,她不久前曾准备到市区一家中专学校义务传授潮绣技艺,没想到一个班竟然只有三四人报名,此次讲学授艺也就“泡了汤”。
抢救
“绣女”致力振兴潮绣
就在潮绣处于面临失传的历史关头,自小便对潮绣“情有独钟”的汕头“绣女”洪裕静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坚忍不拔的精神,多年来千方百计致力振兴潮绣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这个“寂寞”的行当中,刚过不惑之年的洪裕静已有30多年的“绣龄”。早在7岁时就开始跟着妈妈学潮绣刺绣基础技艺,练就一手好“绣工”。进入上世纪90年代,洪裕静走上了自我创业的道路。
创业成功之时,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挚爱。在从事潮绣,特别是钉金绣制作工艺的艺人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她师从“中国民间十大艺人”的李淑英老人,并成为李淑英技艺的传承人。
“每当看到潮绣面临着老企业倒闭,技艺后继无人的状况,我的紧迫感就越来越强烈!”洪裕静对记者说,她感到再不抢救和传承好潮绣这门技艺,恐怕就会失传了。在金平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她成立“裕虹钉金绣传承中心”,将其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潮绣的创作基地。
曙光
多名大学生慕名学艺
令人感到欣喜的是,目前已有将近10名大学生慕名向她学艺。“我们对愿意前来学潮绣特别是钉金绣者,全部免费传授技艺!”洪裕静告诉记者,钉金绣制作精致繁复,针法技巧运用复杂,一直靠艺人以口授身教的形式相传,如今已出现技术断层。为使潮绣尤其是钉金绣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接下来她们还打算与我市有关部门联合举办活动,组织青少年学生进馆参观、体验,并对有兴趣学艺者进行义务传授,让传统绣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专家
传统潮绣引入热销产业
面对潮绣面临失传的现状,有关专家呼吁更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加入抢救潮汕传统工艺的行列。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吴奎信指出,潮绣有着高度的技巧及智慧,而且一针一线精工制作而成,其成品惟妙惟肖,巧夺天工。特别是钉金绣,在潮绣中最为精细,欣赏价值最高。近些年来潮绣传承堪忧,希望有更多的人来重视这一问题,让这一潮汕传统工艺不致中断、丧失。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顾问王炜中对记者说,最近一些年来,由于有关方面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对此不够重视,导致潮绣面临失传。 王炜中呼吁潮汕大地上能涌现出更多像洪裕静这样的人士,承担社会责任,培育更多人才。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创新永远是潮绣最重要的出路之一,只有保持其艺术性和市场热度,后继乏人的问题才能慢慢解决。
有业内人士指出,传统潮绣可以和婚纱、礼服结合起来,从长远看,把潮绣引入这些热销产业势在必行。
上图:我市钉金绣传承中心开馆后,已有大学生前来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