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镊子为笔、以纤维为墨,在国画基础上,它是一种被称之为纤维艺术的“无针绣”独门绝活。东城街道城外洲社区的沈正富、王瑟仙夫妇俩通过近30多年的艺术积淀,用普通毛线“绘”出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一度成为远近关注的焦点人物。
然而,几年前,沈正富老人因病去世,现在王瑟仙身患癌症卧病在床。无儿无女的她,生活陷入了困境。
“希望社会好心人帮帮我表姐。”7月24日,记者在台一医见到王瑟仙时,她的表弟叶孝华正坐在一旁看护着,脸上写满了疲劳与愁意。“为了看病我们已经欠了不少钱,想把40多幅‘无针绣’作品转让出去,来帮助表姐渡过难关。”
“医院一住就是半年多”
“我表姐在医院里已经住了半年多了,去年年底检查出癌症后,就马上去了上海治疗,在那边的治疗费花了数万元,回来后就一直在这里住院治疗,已经做了4次化疗。”当问起老人目前的困境时,叶孝华含着泪说,表姐的丈夫沈正富生前治病用去30多万元医药费,加上目前表姐自己生病的费用,已背负16万元债务。
叶孝华拿出了厚厚一叠票据,记者发现上面都是老人在上海、台州治疗的发票,总计将近10万元。
“表姐每月3200元退休费,我们现在请来的护工,一天就要110元,这钱才刚好够护工费。”叶孝华告诉记者,值得欣慰的是老人目前病情还算稳定,但是要保持下去就得继续治疗。
“为此我们也写了特困补助申请书,可这钱对于巨额的医疗费用而言,仍是杯水车薪。”叶孝华无奈地说。
王瑟仙卧病住院治疗,孤苦伶仃十分可怜。“表姐现在每天都以泪洗面,希望好心人能伸出援手帮助她,如果实在没办法,我们打算把家里的房子也卖了来继续治疗。”说到这里,叶孝华的眼圈也红了。
“6个月时间制作一幅作品”
“对于目前的困境,我们现在只能先寄托于家里的40多幅‘无针绣’作品。”叶孝华告诉记者,早在2006年,这些精美作品曾在椒江文化馆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展出,当天便有不少人询问展出的作品是否出卖。
“还有一位国外收藏家得知沈先生独创的艺术作品后,不远万里,慕名前来观赏,他对许多作品爱不释手,如《满园春》《丝路花雨》等,最后提出购买《梨花一枝春带雨》的作品,但由于沈先生当时未考虑出售,所以大家都只能作罢。”
记者了解到,沈正富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1年一个偶然机会他开始创作毛线粘贴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创了新的作画方式。1998年的一天,沈先生精选了两幅作品,来到上海豫园华宝楼,华宝楼礼品部经理看了他的作品并听了解说后赞不绝口,称其为“不用针的刺绣”,后美名其曰“无针绣”。
“‘无针绣’看起来挺简单,其实制作工序异常复杂,制作一幅普通的70厘米高、50厘米宽的作品,一般需要10多天的时间。”叶孝华说,其中一幅150厘米宽、90厘米高《满园春》巨幅花鸟作品,曾花了老人们6个月时间。
记者在老人家中见到这幅作品时,只见画上垂柳、梅花、牡丹、画眉错落有致、造型生动,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感染力。
“想转让作品筹钱继续治疗”
“曾有不少人知道我们情况,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如社区人员带着救助金多次上门慰问。”采访中,叶孝华对帮助过表姐的社会好心人表示了感激之情。
据了解,得知王瑟仙的不幸遭遇后,政府慈善机构已伸出援手,开始救助。区慈善总会在核实情况后,于今年7月8日给予王瑟仙10000元的救助款。台州红太阳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也从自己的慈善基金里,拿出4000元给予救助,准备通过台州慈善总会发放到王瑟仙本人手里。这笔救助金,将使得王瑟仙第五次化疗可以进行了。
“对于后续的医疗费用我希望能通过拍卖活动,把40多幅‘无针绣’作品转让出去。”叶孝华表示,这是表姐的一个愿望,也能为这些艺术品找一个好归宿。
有意提供援助的爱心人士,或打算购买“无针绣”作品的市民,可拨打叶孝华电话:13105865108。
链接
“无针绣”是利用色纤维的多彩而不退色的特点,用专用的粘接剂进行调和,根据书画的不同要求,粘接在木板或布上,构成一幅具有特色的细腻质感的装饰画。有栩栩如生的人物,春意盎然的花鸟,引人神往的山水……气质高雅,耐人寻味,百看不厌。它虽非刺绣,却胜似刺绣,故名“无针绣”,它也为工艺美术领域增添了一个新成员。
“无针绣”是国内外绝无仅有的独创工艺美术形式,是手工艺术的精品。这种画既有国画的神韵,又有工艺品的精湛,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它可对中国古代的传世名画进行仿真,适合装饰任何空间,也适合作为一种高档次礼物馈赠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