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刺绣资讯 > 正文
用脚进行刺绣的普通农家妇女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刺绣资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从小双手残疾,她从20岁开始用脚进行刺绣;30年过去了,她成为远近闻名的绣帕高手。她,叫亚马太,是丹巴县大雪村一个普通农家妇女,其刺绣作品曾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8月24日,记者跟随嘉绒文化研讨会专家组来到丹巴县人口文化博览园,见到了这位62岁的绣帕高手。大家对她用脚灵巧地穿针、引线,彩色的细线在黑色的绒布上勾勒出独具藏族特色的花样不无惊叹。
□更登泽郎 本报记者 常雄飞
学会用脚端碗吃饭
    上世纪五十年代,丹巴县大雪村一个普通农户家中诞生了一名女婴,但她的双手却跟正常婴儿不一样——向外盘着。父母抱着亚马太四处求医,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加上家里经济拮据,小亚马太的手没能治好。
    转眼到了14岁,一个大姑娘,平常的吃穿生活都要靠家人来伺候,亚马太心里像针刺一样难受。“能否用脚来代替手呢?”亚马太决定练习用脚吃饭。先是练习用脚夹勺子,“开始很费力,我没事就坐在地毯上反复练习,一双脚经常举得酸痛,脚趾上也磨出了很多茧子。”亚马太说,这样练了一年时间,她就可以用脚端碗吃饭了。后来,她又学会了用脚打扫卫生、烧水煮饭。“烧水煮饭时,我就把一张凳子放在灶台边,站在凳子上操作。”亚马太解释道。
    亚马太命运多舛,在她19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刚结婚的弟弟将她接到家中一起居住。很快,弟弟有了孩子,这个普通的家庭变得幸福和温馨起来。然而,这种幸福和温馨还没有持续到一年,灾难再次降临她身上,弟弟在维修村水电站时,不慎掉入水中,离开人世。家中只剩下她、弟妹和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
    亚马太并没有被痛苦击垮,她一边照看孩子,一边学做更多的事情,以缓解弟媳忙里忙外的劳累。她那双脚也变得越来越灵巧,慢慢地,可以在农忙季节帮着背麦子,可以在田间地头灌溉庄稼……
第一次穿针耗时半小时
    看着弟媳忙里忙外,亚马太急在心里,希望能帮弟媳多分担一点生活的重担。于是,她找来绣花针线尝试绣头帕。“因为当时在我们这里,绣花头帕是可以换工的,就是用头帕换别人来做工。”亚马太说。
    然而,用脚绣头帕谈何容易,要过的第一关就是学穿针。“我用左脚夹针,右脚夹线,一次次反复练习,一不小心针就会扎到脚趾上。”亚马太说,第一次穿针,她用了半个多小时,居然穿针成功了,她当时开心地大笑起来,“可惜当时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没人跟我分享这份快乐。”
    亚马太绣的第一张头帕非常简单,除了一朵花和边框之外,没有其他多余的修饰,但她却绣了整整一周时间。“刚开始绣,针脚不好看,就把线拆了重绣,心里很着急。”后来,亚马太发现,刺绣最需要的是耐心,她慢慢地调整心态。当她把自己绣出的第一张头帕展示给邻居看时,所有人都目瞪口呆。“我也就更有信心了。”
    此后,亚马太每天忙完家务之余,就全身心地扑在头帕刺绣上。她反复地练习,不断地琢磨,“有时候因为刺绣时间太长,整个脚都麻木了,腰也酸得直不起来。”可是,一看见自己绣在头帕上美丽的花朵,她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一年后,她的脚绣技艺变得娴熟、精湛起来,“跟别人用手绣一样快”。渐渐地,她绣的头帕受到当地姑娘们的青睐,纷纷上门请她绣头帕。姑娘们戴上亚马太绣好的头帕,高兴地帮助她家做家务和农活。她还把多余的头帕拿去集市卖,“一张头帕20元钱。”虽然钱不多,但也能补贴家用。
    后来,亚马太还学会了绣围裙。一时间,她成了远近闻名的传奇绣帕女,请她绣头帕的姑娘也越来越多。
世博会现场展示脚绣技艺
    2008年6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前夕,亚马太决定用刺绣作品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献上嘉绒儿女吉祥的祝福。丹巴县残联帮她制作了刺绣作品图案。经过64天的努力,亚马太用双脚绣出了一幅长2米、宽0.9米,以“牵手残疾人,走进残奥会”为主题的作品,送给北京奥组委。
    2010年8月15日,上海世博会四川周举行。在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一幅精美的《阳光下的古碉藏寨》刺绣作品吸引了参观者的眼球。这幅作品是亚马太耗时40天用双脚绣出的。在现场,亚马太还为参观者展示了她的脚绣技艺。中外观众为她的精湛技艺所折服,被她的自强不息精神所感动,纷纷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现在,亚马太和侄儿一家生活在一起,大家下地干农活时,家务事都交给亚马太,她总能打理得妥妥当当。亚马太已62岁高龄,岁月染白了她的头发,原本麻利的双脚也开始不听使唤,但她仍坐在地上,用脚一针一线缓慢地绣着。她用一张张精美的头帕诠释着生命的本色,用顽强意志谱写了一段自强不息的励志传奇。

来源:四川日报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