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刺绣资讯 > 正文
侗族绣娘巧绣霓裳出国门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刺绣资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有衣必有花,有花必有绣”指的就是侗族妇女的服装。

侗族妇女服饰之艳丽,见过的人无不会在脑海留下深深的印迹,而造就这些锦衣罗裳的审美价值的,就是侗绣。中国的侗绣,始于唐宋,在清代的康乾时期就已日渐出名,其中以广西三江及贵州黎平等地的绣品为佳。

技法已绵延相传成百上千年的侗绣,现在是怎样的状态?还能代代传承吗?记者带着上述疑问,走入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村寨。

她们的刺绣即将远销英国

正宗的侗绣,是由侗族“绣娘”们一针针绣出,蕴含着侗族人对风物、风俗、环境、气候的理解与向往,带着绣娘的体温,带着绣娘的梦想,附着她们一分一秒的生命……

西方人对手工制作的艺术品,尤为推崇,认为这些物品才带有“生命感”,与工业化机械化大量制造的物品不可同日而语。

侗绣亦是如此:机器绣出的绣品,几十元即可买到,而一套手工绣出的侗服,常常售价达四五千元。

1月中旬,三江侗绣迎来了“小阳春”:由自治区国资委、工艺美术研究部门共同推动,侗绣即将出口英国,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签下协议,在英国等欧洲国家包销侗绣绣品。

那些漂洋过海销往欧洲的侗绣,将由专业工艺美术师进行图案优化设计,由三江同乐乡、古宜镇等地6个刺绣基地的“绣娘”绣出。

几经蹉跎,侗绣终可贴上高端手工艺术品的“铭牌”,走出侗寨,走出国门。

她们的刺绣是贤惠与否的“标志”

一件精品侗绣,要经历作模、敲打面浆、粘布、贴面、镶边、绣花等数十道工序。环环相扣的每一道工序都需精心制作,稍有差池,就易前功尽弃。

记者与现年85岁的侗绣传人覃奶时青(覃为随夫姓,意即她是覃时青的母亲)聊起侗绣,老人的儿媳韦清花、杨甜说起老人对图案的记忆力及绣功,赞不绝口,说婆婆脑袋里装着个侗绣图案的资料库。如今儿媳妇们成了老人的徒弟,没有课本,只是用眼用心地吸纳着传统技艺的精髓……

覃奶时青绣了几十年侗绣,老人摇着头:“不好绣啊,很费工,眼睛累。”

一套带着侗绣的春秋装侗服,图案往往繁复精细,含有上衣、百褶裙、胸兜、腰带、裤子、脚筒和鞋子等,一名“绣娘”即便不干农活,分担掉家务,没日没夜地专职去绣,也得至少3~4个月才可完工。

侗绣甚至成为了检验侗族姑娘是否聪明贤惠勤快的标志物。据传,哪家的姑娘绣出的侗绣纹饰漂亮、针脚细腻,哪家姑娘就会更受小伙子青睐……

她们的刺绣成了“国礼”

即便耗时耗力,绣出精品很难,但这些年,由于传承人的代代相传,侗绣仍在三江生发着新芽。

杨甜、韦清花等侗族“绣娘”,受邀在上海世博会展示了自己的刺绣手艺;侗乡的绣娘们还拿起银针彩线,于2012年飞赴韩国首尔,当众演示侗绣这一带着人类的智慧与文明的技艺。

更值得一提的是:侗绣还成了“国礼”。

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前夕,三江的“绣娘”们接到一项任务:绣出270件侗绣,当作“国礼”赠送各国贵宾。

所需的量大,时间紧,这要在平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上百名“绣娘”,无暇再顾及家务农活,分工协作,起早贪黑,终于在开幕式之前,将270件全手工绣出的侗绣,如期送达了博览会组委会。

如今,三江侗绣已成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自治区级传承人两人。1000多名散布于各乡镇的“绣娘”日渐技艺娴熟,其中不乏80后乃至90后。这一既属于民族,又属于世界的技艺,正在薪火相传且生生不息……

来源:广西日报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