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刺绣资讯 > 正文
她用作品为锡绣无声代言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刺绣资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平日里,吴鸣文带着两个徒弟在薛福成故居内的锡绣工作室埋头创作。

    她没有流利的语言,却有着行云流水般的高超针法;她没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却有着大师级的技艺水平,她用一件件以生命织就的心血之作一次次让锡绣在全国扬名,她就是锡绣老艺人华慧贞的嫡传弟子、无锡锡绣传人之一、刚刚蝉联了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刺绣类金奖的吴鸣文。

在福建默默地领了奖项,回到无锡的吴鸣文,继续在薛福成故居内的“锡绣工作室”创作。近日,这位低调的锡绣大师敞开心扉,讲述了她与锡绣的故事。吴鸣文小时候得病打青霉素伤了耳朵,自此患上轻度的语言障碍,每当遇到需要她用语言尽情表达的场合,她的丈夫周老师就会陪伴在她的身边代言。周老师说,自从认识了吴鸣文,他们的生活里就只有锡绣。

81岁刺绣界前辈来锡请她出山

今年57岁的吴鸣文8岁起跟姑姑学习刺绣,这一学就没有放下。几十年的刺绣生涯,养成了她沉稳内敛的性格。

2010年6月,吴鸣文受市里委派参加国家文化部在京举办的“巧夺天工”百名工艺大师技艺大展。大展共提名了苏绣张美芳,粤绣杨坚平,蜀绣郝淑萍、康宁,汴绣程曼萍,瓯绣林媞,无锡精微绣吴鸣文,汉绣任本荣,苗绣吴通英9位

刺绣艺术大师。那次,吴鸣文带着自己的徒弟在北京进行了为期11天的技艺展演,令全国的刺绣界同仁眼前一亮,这其中就有来自深圳的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坚平。

北京一遇,让杨坚平久久不能平静,他为吴鸣文的精湛技艺所折服。2011年,81岁的杨坚平亲自来到无锡邀请吴鸣文参加在深圳举行的“中国二十四地域刺绣艺术精品展”。由于参展的作品需要空运到深圳,担心自己一针一线费时多日的作品出现安全问题,吴鸣文起初并未答应杨坚平的邀请。情急之下,杨坚平请薛福成故居的相关负责人出面劝说吴鸣文。最终,吴鸣文决定亲自带上自己绣了将近三年的双面精微绣《击鞠图》前往深圳。

怕飞机托运出状况,吴鸣文和丈夫抱着绣品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来到深圳。这次刺绣精品展,锡绣在全国24个绣种中脱颖而出,斩获金奖。展览期间,恰逢第七届国际文博会在深圳开幕,吴鸣文的《击鞠图》被一位客商看上,开价就是200万元。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出山,就能有如此成绩,吴鸣文夫妇很欣慰,但他们拒绝了这位客商,理由很简单:“我们不是来卖绣品的,我们只想证明作为小绣种的锡绣,实力不可低估。”

她考“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得了头名

自从与杨坚平结了缘,但凡有展览或者比赛,杨会长都会及时通知吴鸣文夫妇。杨会长始终认为,锡绣要想发扬光大就要多走出去。2012年6月的一天,周老师收到了杨会长寄来的“中国刺绣艺术大师”申报通知。这次申报,需要申报者去杭州萧山参加为期两天共16小时的现场考核,内容包括现场设计和绣制。这次吴鸣文没有犹豫,在丈夫陪伴下如期前往萧山考试。

6月的杭州已十分炎热,来自全国的60多位刺绣艺人每天要在封闭的环境中,连续完成8个小时的现场考试。为保证评选的客观公正,考试过程很严格,除了多位监考老师现场监督外,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还进行了全程录像。吴鸣文全身心投入考试中,从设计画图到现场绣制一气呵成。考生中,年龄最大的已80多岁,大家都在努力坚持着,为的是给自己学了一辈子的手艺一个名分。考试结束,所有“考卷”都被打包送到了远在北京的中国工艺美术研究院评选。这次考试,吴鸣文再次为锡绣争了光,她凭借自创的一幅《童趣》,考了第一名。

最终,吴鸣文等参赛者和够资格的申报者共49位被授予了“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称号。

 拒绝博物馆和收藏者开出的丰厚条件

上世纪70年代,吴鸣文先后在中华绣品厂和无锡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刺绣研究工作。

2005年6月,吴鸣文从无锡市泥人研究所“下岗”回家。这期间,由于白天做的绣品要交掉,吴鸣文就业余创作了大量精品,并妥善保存了下来。吴鸣文在各类全国性刺绣比赛或展示中获奖的作品,基本都是那时熬夜的成果。

去年4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中国非遗保护中心合办的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这次展览共展出国家一流水平的织、染、绣、唐卡等85件套艺术精品。吴鸣文受邀,带着自己历时一年创作而成的双面精微绣《捣练图》参展。这件绣品以唐代画家张萱的作品为蓝本,富丽的设色、细致的线条,活灵活现地展现出以胖为美的唐代妇女劳作时的情景。如此精美的锡绣作品一亮相,便吸引了无数内行的目光。中国工艺美术馆的张馆长看罢,找到吴鸣文希望收藏这幅作品,吴鸣文拒绝了。

其实早在两年前的“巧夺天工”百名工艺大师技艺大展上,有位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负责人,仅在翻看了吴鸣文刺绣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照片后,就提出了想要收藏其绣品的想法,吴鸣文还是拒绝了。曾有位北京的藏家专程来无锡找到吴鸣文,以每件100万元的价格,想要收藏吴鸣文的作品。这位藏家要在北京建一个私人博物馆,在北京的展览上见识了吴鸣文的实力,便想要向其征集藏品。吴鸣文谢绝了这位藏家的好意。每月只有微薄的退休金,靠日常在故居内卖绣品也挣不了几个钱,可吴鸣文还是放弃了大把赚钱的机会。她用断断续续的话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周老师一一翻译:这些都是在她最好年华绣出来的作品,件件都是宝贝,她随时都可以拿来翻看,今后就打算把这些绣品家传下去。

 始终默默从事锡绣传承工作

2007年,本地媒体集中报道了吴鸣文在无锡河埒广场文昌轩免费开办“锡绣娃娃班”一事。就在这一年,吴鸣文还在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免费开设了锡绣班。

2007年至今,吴鸣文每周四都会前往该校指导学生刺绣,周老师也会陪同讲解。无锡旅游商贸技校的锡绣传承基地作为该校的一个兴趣班,学员人数常年维持在20人左右。令吴鸣文欣慰的是,通过几年学习,有的学员甚至放弃了原先专业,最终从事了跟传统手工艺有关的工作。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吴鸣文来学校传艺的这些年,很多锡绣爱好者成了可以担当传承重任的锡绣苗子。

2007年,根据市有关部门的要求,薛福成故居成立了“锡绣工作室”,并聘请吴鸣文为工作室的锡绣传承老师。三年里,拿到政府拨款10万元的“锡绣工作室”培养了几位年轻的绣娘。三年后,原先招收的绣娘只剩下胡晔新和邵敏。胡晔新和邵敏也曾迷茫、质疑过自己的选择,但她们最终选择了坚持。在锡绣工作室里,记者看到了胡晔新和邵敏在去年的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的铜奖奖牌。师父日渐老去,相信早晚有一天,徒弟也能和师父一样,用作品说话,为锡绣代言。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无锡的非遗传承还处在需要政府扶持的初级阶段。相较于已形成产业化的苏绣,他希望锡绣界能正视锡绣产量低、从业人员少的现状,摒弃门户之争,发挥锡绣慢工出细活的优势,多出精品,创出市场知名度。“锡绣不是谁的锡绣,是无锡人的锡绣,是我们子孙后代的锡绣,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它,传好它。”

来源:无锡新传媒网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