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刺绣资讯 > 正文
侗家巧女绣出致富金光路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刺绣资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古朴的侗家木楼里,一群妇女围着绣篮整齐而坐,她们左手拿着侗布,右手在不停地飞针走线,一幅幅绚丽精美的绣品在她们手中渐渐成形,她们口中传出的一首首动听的民歌回荡在山寨。日前,记者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乡同乐村采访时看到,该村妇代会主任韦凤仙正组织姐妹们制作侗绣,这批绣品将飞出国门,销往英国。  侗绣是最具有特色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在侗族的绣品中,不仅集中体现了侗族刺绣工艺的水准和美学追求,而且也凝聚了侗族历史上的许多文化因素。侗族刺绣图案历经一代又一代的积淀、传承,最终形成了“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文化特征。侗族刺绣的师傅们没有上过一天的绘画学校,但他们在实践中创造了无数侗族刺绣优美作品,这正是侗族刺绣的神奇之处。在韦凤仙手下,不一会的工夫,一张线条柔美的花草图案纸样就出来了。韦凤仙一边忙活着,一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这些都是为英国赶制的侗绣,妇女们又要忙一阵了。”

韦凤仙和姐妹们能靠侗绣挣钱,是托了旅游业发展的福。近年来,三江县通过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通过连续举办侗族多耶节等节庆活动,打出了知名度,带旺了人气。统计显示,三江县旅游接待人数从2007年的35.3万人次增长到了2012年的155.1万人次,保持了年均两位数的增长率。游客的大量到来,带动了该县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的传承、发展和销售。妇女们巧手制作的鞋垫、肚兜、腰带、小孩口水围、香包、钱包等侗绣小商品因色彩艳丽、手工精致和极富民族特色成为游客们争相购买的纪念品,有的游客甚至不惜花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定制一套刺绣侗服。2010年,该村的270件侗族刺绣被当做在南宁召开的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组委会的指定赠品,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代表。

“侗族刺绣被越来越多人知晓,许多人慕名前来购买,刺绣作品变得紧俏,一些客户购买后用作礼品,还有博物馆专门买来收藏、展示。”村民杨甜说。同乐村几乎每天都有人来买侗绣,韦凤仙介绍,三江县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生活开销大,一家重任就落在留守妇女的身上。在同乐村就有自治区级的侗绣传承基地,妇女们在基地学习侗绣技术,不用外出打工,就可以在家中制作侗族服饰当做旅游商品销售。村民韦清花接的订单特别多,仅南宁博物馆就订了5套刺绣的侗族服装。她一个人忙不过来,还要请村里的姐妹帮忙。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给韦凤仙和姐妹们的侗绣带来客源,还将让她们的作品漂洋过海赚外汇。韦凤仙兴奋地说:“自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产业开发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已收到了3批英国侗绣订单,每批侗绣都在上万元。”韦凤仙所说的“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产业开发项目”就是刚刚启动的由自治区扶贫办、自治区人社厅、中国国际旅行社等单位共同实施的“企业+协会+人才+农户”的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产业开发经营模式。该项目充分利用扶贫办专项扶贫、人社局专项培训、文体局对少数民族刺绣资源研究的优势,并发挥广西中国国际旅行社海内外旅游用品推广优势、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在少数民族工艺品产学研用方面的优势和三江县少数民族刺绣传统的优势,着力打造完善的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产销链,让侗乡少数民族工艺品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走一条经济与文化互动、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新路。韦凤仙介绍,项目实施以来,订单源源不断,价格稳中上涨,一些留守妇女每月就有1000多元的收入。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沈蓓说,“通过现在已拥有的渠道,三江侗族刺绣可以销往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仅同乐乡就有500多名农村妇女在做刺绣,不少妇女通过做刺绣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同乐苗族乡乡长龙善告诉记者。该县现有1000多名妇女掌握包括刺绣在内的制作侗族服饰的全套技艺,良好的市场前景带旺了民间传承发展侗绣的热情。村民杨甜、韦清花长期带着二三十名学生。同乐乡中学老师韦江凤将刺绣引入课堂,受到了广大女学生的欢迎。同乐乡还通过举办妇女侗族刺绣擂台大赛进行推介,鼓励更多的妇女学习侗族刺绣技艺……随着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以及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侗族刺绣已经成为当地村民一项增收致富的产业。

来源:第一旅游网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