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中国历法,立秋后天气日渐凉爽。然而英国、荷兰、德国等欧盟国家的服装进口商和销售商,因无货可卖正心急如焚;受配额所限,套头衫、裤子和女式衬衫等中国纺织品在欧盟各港口无法通关,欧盟官员不得不紧急赴华,磋商修改两个多月前刚达成的中欧纺织品备忘录。
如此颇具戏剧性的变化,令当初力主限制中国纺织品的欧盟人士很是尴尬。然而中国并不因此就感到轻松,中欧紧急磋商也许有利于增加出口中国纺织品,但这与今年全球取消纺织品贸易配额所释放的市场空间相比,仍有太大差距。更重要的是,自6月以来已进行三轮的中美纺织品贸易磋商,仍然没有明确结果,本周中美将开始第四轮磋商,但能否就纺织品贸易达成协议,也还存在不确定性。
究竟谁需要中国纺织品?从今年以来中欧、中美围绕这一问题的种种曲折,我们认为,看似简单明了的纺织品贸易,因为被赋予了太多的隐含意味,实际上变得异常复杂。而欧盟和美国对这一问题明显不同的解决思路,更应引起我们密切关注。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经过多年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全球产业分工调整,中国纺织品已无可争议地具有了很强全球竞争优势。即使从长远看,像纺织品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契合中国的一个重要产业发展选择,是中国出口商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无须否认纺织品对中国确保就业、出口和经济增长的特殊意义。
同样因为全球性产业分工,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必须承认,断然离开中国纺织品的生活也很难顺心如意。对此,欧美有识之士心知肚明,广大民众更是感同身受。由此就不难理解,近期欧盟国家为何会爆发“战后最大服装危机”。
谁需要中国纺织品?事实其实非常清楚。但如此有利于中、欧、美多方的国际贸易却始终磕磕碰碰,当然就更需要深究,谁不需要中国纺织品?
总体式微的欧美纺织行业,当然视所有进口纺织品如大敌,他们正是推动欧美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直接力量。客观地看,中国纺织品的国际竞争优势,近年来的确加速了部分欧美纺织企业的没落甚至破产。美国纺织品和服装制造商声称,由于中国纺织品进口激增,仅今年美国已有19家纺织厂关闭,26000个工作岗位消失。这些具体情况也许有所夸大,破产的原因也可能不仅来自外部,但欧美纺织行业显然深切感受到了中国纺织品的竞争压力。
当然也必须看到,欧美纺织业并非哀鸿遍野。因为产业转移,英国、荷兰等国对进口纺织品的依赖很大;但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南欧国家,甚至英美等国所保留的部分纺织企业,恰恰具有中国纺织业最欠缺的核心竞争力,虽然这些企业也对中国纺织品很敏感,但他们在高附加值的时装制造、手工服饰制作等方面的独特竞争优势,中国纺织品短期内还很难夺走。从这个角度上看,一些欧美纺织企业其实并不太担心中国纺织品的潮水汹涌。
具体到中美纺织品贸易问题,则更有耐人寻味之处。由于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相伴随,纺织品很容易触发两国关系中一些更微妙和敏感的神经。美国政界主流力量当然非常清楚,取消纺织品和服装贸易配额,对美国消费者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大量进口中国纺织品的确给美国纺织业造成压力,对华怀有警觉之心的利益集团也会大做文章。布什政府就此曾解释说,今年拿纺织品问题压中国,实际是要争取美国国会支持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
因此,中美就纺织品问题迄今磋商未果,当然涉及双方基本立场分歧和具体谈判细节,但我们显然应从更大范围和更高角度,冷静分析中美同时面临的纺织品贸易困局。
回到中国本身的立场,今年中欧、中美间围绕纺织品而历经的种种起伏,其实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局面。基于长远可持续发展,我们更应正视其中的警示和积极意义。欧美当前的单方面设限,迟早将全部取消,但习惯了打价格战的中国纺织企业,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在欧美。如果不能在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等方面狠下工夫,中国纺织品很快会感受到的,也许是来自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的同业、同质竞争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