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产品到品牌企业品牌经济到品牌城市 即墨,一个名副其实的品牌城市。 一个县级市,拥有4个中国名牌和3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45个青岛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及45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还有46个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在此建设生产基地,许多企业和产品取得国家免检资格以及各类国际认证……从品牌产品到品牌企业,从品牌产业到品牌经济,从品牌经济到品牌城市,即墨市用心演绎的“品牌立市”战略向世人证明了和证明着品牌的力量。 从品牌产品到品牌企业 即墨人对品牌的认知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初,即墨人的市场意识觉醒。自1983年开始建服装批发市场,即墨人开始大规模接触品牌产品。当时,只要市场上一出现畅销服装,当天就有人“照着葫芦画瓢”。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仿造生产”已经不被即墨的企业所追捧,它们开始做“贴牌”。不懂模仿,难以进步,但只会模仿,就只能原地踏步,在竞争中被对手抛在身后。在引进外资和为国际知名企业做OEM同时,即墨人开始认识到了品牌的价值。 1994年,即墨牌老酒成为该市第一个青岛名牌产品。同年,亨达集团出手不凡:其当家人王吉万两度南下洽谈商标转让事宜,最终以30万元购买了“亨达”商标。11年后,“亨达”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期间,一大批像“亨达”这样的品牌企业的崛起,加快了即墨市“品牌立市”战略的实施。据统计,近5年间,该市创建的知名品牌约占总量的80%,且渐呈集群化趋势。 即墨市委书记张洪训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间的竞争也是其拥有的名牌多寡和影响力强弱的竞争。实施名牌战略、依托名牌产品带动产业升级,已成为一个城市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即墨市引导企业适时、科学地打造品牌。即发集团一边将针织品由青岛名牌纵向提升为中国名牌,一边又横向延伸到假发等其他系列产品上,1999年春宝牌假发成功荣升为山东名牌。目前,即发的四大系列产品共获得10个青岛市级以上名牌(著名商标)称号。青岛亨达集团几年间完成了由青岛名牌向中国名牌、由青岛市著名商标向中国驰名商标的攀登,组建起以亨达为旗舰,以阿迪丽娜、可劳迪、动力足等为驱逐舰的品牌联合舰队…… 为让品牌永葆活力和发展潜力,即墨市引导企业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加快新产品研发步伐。目前,有100多家企业与150多所科研院所建立起协作关系,138家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37家被认定为青岛市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即发集团建立了中国针织行业惟一的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 从品牌企业到品牌集群 打造产业品牌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即墨市将品牌化与集群化统筹实施,一个将品牌企业集合成品牌集群的工程正在展开。耐克、皮尔·卡丹等46个世界名牌,即发、红领、英派斯等45个“土生”品牌,以及贝尼尔、红妮、红纺、梦彩等一大批后续品牌……满眼望去,即墨品牌其势燎原。但即墨并未止步于数量,他们不失时机地将品牌企业归类整合,逐步完成产业链的分工配套,加速品牌企业向品牌集群的升级。 于是,已经发育良性的产业迅速体现出集群化的优势;基础良好、需要培育的则进入了配套培育程序,“六大产业集群”就这样应运而生。 针织服装服饰产业集群是即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即墨市注重发挥即发、红领、雪达、瑞华等知名品牌的带动效应,促进其与世界500强企业的资本合作。今年,总投资3.4亿美元的即发东丽已开工建设,总投资1亿美元的即发龙山染织两大高档服装面料及成衣加工项目已经投产,总投资3.6亿元的瑞华制衣等26个重点内外资项目逐步达产扩产,使整个集群向规模化、品牌化、高值化快速演进。 围绕正在建设的六大产业集群,今年即墨将完成160个外资千万美元以上、内资5000万元以上、涉及总投资370亿元的“四新”内外资大项目,这些大项目的引入无疑将大大丰富“六大产业集群”的内涵,提升集群功能。 从品牌经济到品牌城市 从品牌经济到品牌城市,成为即墨市实施品牌战略的一个新目标。即墨市的“品牌立市”战略,正成为其提升城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原动力。仅今年上半年,即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实现180.34亿元,同比增长53.5%;上缴税金总额8.99亿元,增幅188%。即墨市品牌经济的发展水平正是其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依托“中国针织名城”这一品牌优势,即墨市的针织服装服饰产业聚集了100个服装品牌、3个中国名牌、2个中国驰名商标、6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服装企业。去年规模以上针织服装服饰企业完成增加值40.4亿元,占青岛市同行业增加值的40%。“5年内还要培育2个国家、3个省级和5个青岛市级名牌(驰名商标)!”即墨市对针织服装服饰业的品牌道路做出了具体规划。 即墨的品牌战略,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有关专家评价:走品牌发展之路,即墨实现了从“即墨制造”向“即墨创造”的跨越。即墨铸就了品牌,品牌提升了即墨。作为“大青岛重要一极”的即墨,品牌之路将越走越宽!(梁莉萍 李满勋) |
来源:不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