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品牌新闻 > 正文
中国纺织品牌文化巡礼:做国有企业的一杆旗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品牌新闻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21世纪的中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渐完善,“国退民进”成了一种时代潮流,一时间国有企业似乎和“效率低、反应慢、包袱重”等词有了某种天然的联系。近些年来,国有纺织企业亏损严重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安徽华茂集团似乎是一个例外,作为国有企业,又是以纺织为主业,却经营得红红火火,产品在业内享有盛誉,在棉纺织行业中竞争力位列前二十强,那么它的生机与活力又源自何处呢?

  “一个企业有没有竞争力,关键在于它的机制。华茂集团经过几十年来的市场历练,内部管理上既保留了国企的优势,又融合了民企的长处。”华茂集团党委副书记宋霄林一语道破天机。

家事国事事事关心

  当记者见到宋书记时,他正忙着安排去灾区捐款等事宜。今年夏天,台风“泰莉”光临安徽省,给安庆地区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华茂职工自发地捐钱捐物,共募得20万元。从宋书记平淡的语气及从容的安排中,可以看出此类活动已是华茂的家常便饭。“造福员工,奉献社会”正是华茂集团的价值取向,作为一个有几十年历史的国有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她更肩负着对社会的责任。

  新疆和田的一家棉纺厂生产经营一直难以起色,华茂集团无偿地向她伸出援助之手。五年前,董事长华冠雄亲自赴新疆为之制定发展计划及产品的各项质量管理措施,并提供相关设备和技术指导。短短几年中,该企业成了当地惟一赢利的国有纺织厂。

  除了为社会奉献光和热外,华茂集团也重视自身内部的和谐。在华茂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决不让一个华茂职工生活不下去!”这是华冠雄在一次会议上的发言,如今它几乎成了华茂人的口头禅,他们自豪而又幸福着,因为他们的冷暖系在了领导的心中,遇到困难后面有强大的“靠山”。在国家规定的三险之外,华茂设立了特困基金、非工伤保险、职工互助基金等,以救助那些陷入困境的职工。只要有职工去世,全体职工包括退休的,人均捐0.5元,数额虽不大,却把大家的心凝聚到了一起。“我们要既讲改革的理,又讲社会的情。”正是这份情使得职工将个人融会到企业中,他们关心企业的前途,支持企业的改革,参与企业的发展。

质量牵动神经末梢

  如果说对社会、对职工的责任心为华茂的腾飞凝聚了力量的话,那么以变应变、追求超越、对质量的苛求则为她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华茂纱线之贵在业内是出了名的,每吨比其他企业的纱线要贵上千元,然而却得到客户的认可,真正体现了优质优价。有些外商来中国采购指定要买华茂的产品,如今华茂已铸成了她的金字招牌。然而30多年前却不是这样的情形,华茂曾是纺织工业部点名批评的几个落后企业之一,她的成功经验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狠抓质量”,这句口号现在虽是陈词滥调,但实践起来并不易。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华茂就确立并实施以质量为中心的经营方针,提出了满足用户要求的市场化质量标准,制定了一把手抓质量、群众参与质量管理的管理制度。

  近年来,通过委托东华大学培养以及公司内部坚持开展的职工培训等形式,华茂出现了一批有大中专、本科及在职研究生学历的专门技术人才,企业里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人才和设备为提高质量准备好了硬件和基础,让这二者真正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是人的意识。在华茂的广播台、闭路电视、黑板报上,时时有对质量问题的提醒,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质量问题牵动了全厂职工的神经。

  一天晚上时间已过11点,值夜班的女工小张看到好友小李匆匆忙忙地走进了车间,在班台上焦急地寻找着,几分钟后,她似乎找到了什么,立刻绽放出一脸的笑容。原来小李值中班,下班后回到家中,刚刚松懈下来,有一个问题却突然钻进了脑海。值班时,她捉到了一根疵点纱放在班台上,“到底有没有将它放到专门搁疵点纱的地方呢?”她一遍遍回忆接班时的情形,但终究拿不定,“如果混到好的纱线里就坏了”,一想到这她坐立不安,最终还是打车过来亲自看看。

  通过20多年的努力,华茂纱线的质量之精已得到公认,但华茂人并不满足现状,他们从指标质量、实物质量、长期稳定的质量、包装运输质量及服务质量五个方面,根据市场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质量指标。现在,超越自我,发展精品,又成了华茂企业精神的另一核心。(陈洪澜)

来源:不详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