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2006年度21种输美纺织品配额的首次招标结束,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山东五省市所获得的配额分配量占全部分配总量的84.35%,五大纺织重镇所占比例分别为浙江25.05%、广东21.66%、江苏19.03%、上海12.15%和山东6.46%。而我省企业中标情况不太理想。
据悉,按管理办法,商务部按今年各企业的出口业绩,将2006年中美纺织品协议量中的70%作为给企业的分配量,另外30%用于招标,本次招标量为30%中的六成,占总量的18%。
这次招标吸引了全国3万家企业参与竞标,河北有竞标资格的企业400多家。由于竞标激烈,曾一度出现网络拥堵瘫痪的现象,使原定3天的招标期限顺延一天。中标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最低中标价格都比最低投标价格高出多倍,尤其是一些输美热门商品,最低中标价格甚至比最低投标价格高出15倍。
河北省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郭新录谈到这次招标的情况时,用“越热越出汗,越冷越打颤”来形容。他说,河北企业招标的情况不太好,因为招标的依据是今年各企业的出口业绩,而我省纺织品主要出口俄罗斯和欧盟,出口美国的这21种产品很少,美国设限与否对我省纺织品出口几乎不造成影响。比如一种纯棉裤子,我省企业以前没有出口,或出口量很小,哪怕你质量和价格都不差,也不会拿到较多配额。而且由于配额竞标的激烈,大大抬高了中标价格,承受能力有限的企业不得不退出招标的竞争。
省服装进出口公司一位经理告诉记者,浙江、江苏、上海等地成为招标赢家,也得益于这些省市良好的出口机制和环境。而这也是我省需要借鉴的地方。正是由于机制和环境的制约,几年来,我省不少国有纺织出口企业人员逐渐脱离原企业,在上海等地扎根,开设公司,利用多年积累的客户和业务资源,越做越大,造成了订单和人才的分流。他说,随着省内各大国有外贸公司的改制进程加快,这种现象还会加剧。
河北省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郭新录分析,此次招标结果尽管对我省影响不大,但也显示了我省是纺织服装的大省而不是强省的事实。要改变这种现状,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通过配额调剂方式,从山东等地获得配额较多的企业购买配额,争取多下单,获得客户认可,以逐步积累对美国的出口业绩。从长远来看,企业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以前粗放式生产,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和新的操作流程,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缩小与浙江、山东等先进地区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