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池到收割机、木地板,我国企业频频遭遇来自美国的“337调查”。对此,中国企业不应再做沉默的羔羊。近日,中美两国法学专家聚首杭州,为那些不知该如何应诉“337调查”的中国企业支招儿。
那么,什么是“337调查”?“337调查”指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根据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条对有侵害本国企业专利权嫌疑的外国企业进行的调查。它是美国针对不公平贸易展开的调查和救急措施。据报道说,由于应诉的费用非常高,很多中国企业在面对“337调查”时,都选择了沉默。缺席判决意味着你放弃发言权,而对方说什么就是什么。“337诉讼”制裁是极度严厉的。一旦通过,其后果有可能影响到所有被告企业产品对美国的出口和销售,甚至牵连本国所有同类企业。
我国企业普遍采取“沉默”、“缺席”的态度,主要是对知识产权知识,尤其是“337条款”了解非常不够,出席的底气不足,再加之,费用高,一些企业就放弃了这个权力。但是,我国目前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贸易往来已经非常密切,今后将会更加密切。贸易额度将会不断增大,贸易商品品种将会不断增多,贸易摩擦也会越来越多。像类似应对“337条款”那样,一直采取“沉默”和“缺席”的做法不是长久之计。不回避、不退让,积极应对,是中国企业的正确选择和根本、长久做法。
要积极学习国际贸易法则,学习、弄懂国际知识产权知识以及美国“337条款”的具体内容和应对策略。有些东西看似庞大和深奥,一旦掌握和搞懂,把其为己所用不是没有可能的。中国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就要做好国际贸易纠纷、重大官司诉讼的计划和准备,想方设法规避并积极化解。
我们要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有利用合法专利的自觉性。一旦购买专利权和注册了专利,才能理直气壮地与其打官司,赢得官司的底气才足。当中国公司拥有美国机构的专利之后,就不怕一些美国公司阻止自己进入美国市场。与此同时,也可以运用“337调查”等法律手段对自己的知识产权等构成侵权或损害的外国公司起诉,以更好地巩固市场份额。中国企业进入美国、欧洲市场时,应该首先了解美国、欧洲国际贸易法则。如果能做到“美国通”、“欧洲通”,吃苦头、吃亏的可能和代价就有可能降低。(付瑞雪)
来源:不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