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 提供培训和升迁机会
企业出实招破解用工瓶颈
“去年,公司给我们增加工资补贴、提高了加班工资,年底一算,我挣了14000多元钱,比前年多挣2000多元呢!”威海金猴集团的外来工曹瑞掰着手指头对记者说。为了不让“用工荒”成为“威海制造”发展的“瓶颈”,我市企业近两年不断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待遇。很多和曹瑞一样的外来工工资水平有了提高。
“招工难,留人难”一直令我市很多企业负责人头疼。据了解,目前,我市用工缺口较大的主要是“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市纺织服装协会秘书长黄福海说,因为用工短缺,我市部分纺织服装企业有订单不敢接,工厂里的设备常处于半闲置状态。
金猴皮具负责人毕可全告诉记者,工人不是企业的一种生产工具,他们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有了劳动力资源,企业才能有产品有利润。所以企业要善待工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以来,我市部分企业通过涨工资、提高福利待遇以及为工人搭建发展平台等方式,力求打破用工瓶颈,取得了良好效果。
涨工资是企业改善用工环境最关键的一招。艺达集团党委副书记张鹏超介绍,近两年,公司工人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前年,工人平均年收入1.2万元,去年达到1.3万元。威海佳利渔具有限公司以月工资900-1500元招聘工人,工作人员孙东说:“工人的月工资比前年高出1/3还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名2-3年熟练工,在经营状况较好的服装企业月工资在1100元以上,在经营状况较好的电子企业月工资可以达到1400元。
根据企业经营状况,部分企业还在提高工人福利待遇上下功夫:给工人办理社会保险,提供免费食宿,发放节日福利、生活补贴,为工人建娱乐室、购买健身器材。威海迪尚凯尼有限公司建设了拥有35台电脑的网吧和100余种杂志报刊的图书馆,对工人免费开放。威海魏桥纺织有限公司每半个月就要为在这半个月内过生日的工人集体过生日,搞联欢。金猴集团为工作满一年的工人缴纳了各种社会保险,去年还为每位在职工人购买了一份家庭财产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给外来工平等的培训、升迁机会,留住了工人也留住了工人的心。在不少企业,一些优秀外来工通过竞争当上了车间班组长、企业中层干部。2001年,来自德州的张开明进入威海迪尚凯尼时装有限公司做了一名普通车间工人,如今,他已成为该公司的贸易部经理。2004年,来自东营的门筱英成为金猴集团鞋业有限公司材料车间班长,和她有着同样经历的车间班长在金猴鞋业还有近60名。而在威海泓淋电子有限公司,200多名班组长超过80%由外来工担任。金猴集团董事长柳富林说,给工人提供培训、升迁机会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也有利于企业工人队伍的稳定。
企业这种积极谋求破解用工“瓶颈”的做法有效地缓解了“招工难”。据了解,迪尚凯尼、金猴集团、艺达集团等企业春节后工人的“返厂率”近乎100%,魏桥纺织的工人为企业带回2000多名新工人。中小型企业的招工情况比起去年有了很大起色,甚至有些中小型企业“有条件”对工人“精挑细选”:截至2月16日,文登南阳电子有限公司招工233人,超出计划33人;元宵节前,东润制衣有限公司所需的200余名新工人全部到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