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用工缺口16.2万!这是劳洽会上披露的数据。缺工让老板们高度重视工人的待遇,也让离开土地到城市里寻梦的农民对明天有所期待。
连日来,早报记者分别以不同的找工者身份感受泉州今年用工的形势。今后,如何破解泉州招工难?企业如何留住工人?我们就一些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采访了招聘单位、打工者、劳动部门等等,倾听各方的声音以解读“缺工潮”泉州样本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半小时找到三份工作
怀着对未来更加美好的期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工,年还未过完,就早早往泉州赶,希望靠自己惟一的吃苦耐劳的资本,在这里寻找新的生活和梦想。然而,梦想的实现并不容易,而仅仅靠吃苦耐劳是不够的,还需要知识、技术、特长和智慧。
2月28日,记者以应聘者的身份来到江南火炬工业区“找工作”。
泉州江南火炬工业区火炬街上,人来人往。旁边林立的厂房,给这条街道增加了不少人气。顺着火炬街一路走来,可看到沿街店面的墙壁上贴满了各类招聘广告。
记者以一位外来工身份应聘一家工艺品厂的修边工。见有人来,招聘者黄先生热情地迎了上来。
“我不懂得什么技术,也没工作经验,想做修边工作,行吗?”记者问。二话不说,黄先生一口应允下来。黄称,进厂就可以现学了,在培训期间,工厂会发几百元,以作为员工的生活费用。
据了解,这家工艺品厂现在有800多名工人,但工人“缺口”还有400多人,其中彩绘工就还要近300人。而这个工种今年又非常难招到人。
黄先生告诉记者,正月初九,工厂便在此设点招聘,招到的工人不过几十人,工厂工人不足,一些商家主动上门下单也没办法接手。
随后,记者来到另外一家招聘单位。一家服装纺织厂要招聘车工、锁边工等近百名。记者上前想应聘车工,招聘者覃先生说,虽然这次想招聘的平车工只有30名,但至今还没招满。
覃先生是湖南人,他说,很多工人除了看重工资待遇外,还看重老板对员工的态度。“老板不把员工当人看待,员工就不会为工厂卖命,甚至一走了之。”他说。
另一家鞋企的招聘摊就设在覃先生旁边,招聘单位的两名职工向来往的求职者推介工作。他们的条件有点特别:染头发、留长头发的男工人,工厂不会要。吴小姐说,一个染着灰黄头发的工人上前求职,被他们拒绝了。
记者向这家鞋厂求职,没想到吴小姐马上答应了。在短短半个小时内,毫无技术基础的“记者”顺利地找到三份工作。
找好工作还是找好老板?
江西的王美琴夫妇在泉州打工已经有三个年头了,他们几乎每年都要“跳槽”。
夫妻俩年初五就从老家赶到泉州,想着可以早点找到工作,早点开工赚钱。可是10多天过去了,工作仍然没有着落。
见到记者,王美琴夫妻俩无奈地摇着头。王美琴说,他们俩初五刚来时就找到了一家招夫妻工的工厂,“当时招工的人跟我们说过去做清洁工,一天工作8个小时,两人一个月工资1000元,包吃包住,还可以有单休日。但没想到到了厂里,最初的约定都走了样。单休日也没有了,说好每天工作8个小时,但当天晚上就有人说,再去加班干两小时,而且没有加班工资。”夫妻俩白干了一天,第二天一早就离开了。
3月2日下午,在晋江劳务市场,记者陪夫妻俩找工作。快傍晚的时候,有一家石狮企业招了他们,可是,填表的时候,夫妻俩你看我我看你,两人转过身去嘀咕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放弃了。
从劳务市场这头到那头,记者和这对夫妻走了多个来回,看了无数密密麻麻的招工信息,小道消息也问了不少,但工作还是没定下来。记者手记
几乎每年这个时候,民工找工作都会成为一个不变的话题。每年我们都会在两个时间为民工感慨一番,年初找工作,年底讨工资。
陪着外来工们找工作,我们印象最深的不是找工如何艰难,而是他们那犹豫不决的神色。
看着一次次工作机会来到面前,他们中的许多人老是犹豫不决,最终还是选择了等待。
从企业挑工人到工人选企业,这种角色的错位迫使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环境得到相应的改善。缺工让一些老板们真正或者说更加重视改善工人的待遇,也让离开土地到城市里寻梦的农民对明天有所期待。缺工促使政府重视调整以往与企业目标一致的利益格局,也促使企业更多地想起社会责任;缺工明确发出20年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出现问题的信号,也要求各方作出应变。
来源:不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