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数千吨优质蚕茧让企业吃饱喝足,哪来企业的快速发展!”3月20日,乐至红旗丝绸公司总经理任朝忠回首2005年,充满感慨:年产值达到1.1亿元,利润超千万。同样感慨的还有乐至县委书记、县长赵涌涛:“‘农’字号企业的崛起,才让乐至工业撑起县域经济半边天!”3年前,乐至工业经济徘徊不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不足3亿元,而头上却罩着全国绿化先进县、粮食先进县、生猪基地县、优质蚕茧基地县等众多光环。
为什么抱着金饭碗受穷?跳出“农”字审视县情,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充足的人力资源、优良的生态资源,难道不是另一种资源?
绿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体的工业经济宏图呈现,以存量换增量、以资源换资本、以改革换发展的“三换”战略,让乐至强起来。投资2000多万元、2平方公里的农副产品加工园区里,天友丝绸、翔飞丝绸、东方织造、大业生物等著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了;引资嫁接,1.3亿元呆滞资产枯木逢春,国有、集体企业全部完成体制机制转换,30多家亏损企业焕发生机和活力,并且大部分转型为有产业基础的“农”字号企业;依托独具特色的丝绸棉纺产业和大胆承接成渝等大中城市轻纺产业的转移,强势打造“西部纺织城”,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延伸缫丝、织绸、纺纱、织布、制衣等轻纺产业链,力争在3至5年内形成年纺纱25万吨、织布(绸)8.8亿米、轻纺工业产值30个亿的能力;以“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等形式建好基地撑起龙头,黑山羊、生猪、蚕桑、优质粮油、中药材、棉花等近百个无公害农副产品基地,带动全县85%的农户订单生产,形成“农工互动、产业共融”的良性循环。
以农兴工,以工促农,有乐至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初现: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体,以轻纺、食品、制药、建材四大产业为支柱,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7.02亿元,规模以上企业由13户增加到47户,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5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