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企业社会责任列为生产定单的附加条件。
专家认为:企业跨过社会责任这道“门槛”才能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去年春节前,一家美国客户抛出一个300万美元的定单。遗憾的是,由于我们没通过美国客户的社会责任评估,结果订单被长三角的一家同行抢走。”在日前由英国全球机遇基金(GOF)与综合开发研究院(CDI)举办的“珠江三角洲企业社会责任良好实践案例研究”圆桌会上,专程赶来听会的深圳一家知名玩具厂老总同记者聊起来时,话语中充满了痛心。
“企业社会责任,听起来是一个很虚的话题,但随着国际商业环境的改变,它已经成为深圳乃至广大珠三角出口外向型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论坛上,CDI秘书长李罗力指出,由于对企业社会责任缺乏足够的重视,不少外向型加工制造企业面临着丢失订单的问题,甚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存亡。
珠三角正成为“主战场”
“珠三角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初的前沿阵地,正在成为国内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主战场’”。CDI的专家指出,珠三角外向型经济成分比重高,是国内最早引入三来一补加工的地区,是世界工厂的一个重要加工车间。但是,这里相比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存在明显的弱势,其工业结构中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的产品比重过高,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偏多。
“这一状况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珠三角对于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仍然很大,而外向型经济的特征使其不得不积极应对由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推动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广东省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会会长黎友焕称。
GOF与CDI对珠三角企业所做的调查证实了这种判断。调查结果认为,珠三角制造业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并不让人乐观。一个明显特点是,欧资、美资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明显比台资、港资和中资私营企业好。
调查显示,珠三角制造业企业多数是在国外客户的要求下,推动改善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同时,从验厂情况来看,第一次现场检查时不合格率超过90%,发现最多的是超时工作、工资水平过低和工作环境差、缺乏劳动保护和保障问题。
报告指出,在珠三角各城市中,深圳近年在员工劳动保护和监督方面建立了较完善的系统,但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跨国公司制定“工作守则”
据了解,目前许多跨国企业都对其全球供应商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和评估制度,只有通过评估和审核,才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企业社会责任开始频频出现在跨国公司定单的附加条件中。
GOF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对中国出口加工和外贸企业社会责任的监控已成为各大跨国公司的重点。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沿海地区的数千家作为跨国公司供货商的企业,已经接受过这种检查。
记者在研讨会上还获悉,目前美国、法国、意大利等中国轻工业产品主要进口国正在讨论一项协议,要求中国所有纺织、玩具、成衣、鞋类等产品的制造企业,必须事先经过国际标准SA8000中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证,否则就要联合抵制进口。
既是“门槛”也是“门票”
“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不可能持续发展,而一个缺少社会责任意识企业的社会也不可能健康和谐地发展。”中山大学公民社会中心研究员刘小钢的观点引起了不少企业家们的认同。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更指出,企业在强化社会责任的同时,必须不断努力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经营环境,节省消耗,提高管理水平,以获得更大利润,企业的竞争力也会因此而得到提高。而且,对于大量中国外向型出口企业来说,履行社会责任既是门槛,也是门票,能够使企业顺利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改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信誉,使企业拥有更好的市场声誉与市场机会。
案例企业调查显示,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必然会使经营成本上升,每年增加幅度在50万-150万元,这对利润水平在500万-1000万元的绝大多数本地企业来讲,负担相当重。
对此,有专家指出,必须务实地看待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的担负能力,不能一味地提出超过企业能力的要求,西方发达国家客户也需要为中国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做出一些利益让步,既压低价格又增加企业成本的做法无助于中国企业做出实际改善。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认为,企业的目标不应该只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还应该包括股东、员工、消费者、社区、客户、政府和整个社会在内的一系列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企业的这些义务包括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并维护消费者权益;重视对企业雇员劳动权益的保护;关心和赞助慈善事业等。
来源:不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