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国开始对输欧和输美纺织品出口数量进行公开招标时企业趋之若鹜形成鲜明对比,现在有些企业已经到手的配额却被“浪费”了。针对这种不顾国家利益的情况,商务部最近发布公告,拟对这些企业进行严厉处罚,其中青岛市18家企业“榜上有名”。
处罚异常严厉
商务部这个名为《拟对2006年度输欧、输美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第二次招标未交中标保证金的企业实施处罚》的公告是7月11日对外公布的。根据商务部公告,这些企业都参加了今年4月组织的2006年度输欧、输美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第二次招标并中标,却没有在截止日期4月28日前,交纳中标金额0.3%的保证金。
商务部按照《出口商品配额招标办法》和《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招标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对这些企业做出了“收回上述企业的中标数量,并取消这些企业2006、2007年度相关类别的投标资格”的处罚。
这个处罚可谓严厉。青岛市一家可能受到处罚的企业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连续两年无法获取出口配额,对于企业经营会有很大的影响。而另一家企业则表示,如果就这样被“禁赛”两年,实际上意味着他们企业将彻底崩溃。
对于这样的处罚结果,青岛市外经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出台这样的措施,处罚不是目的,而是对这种浪费资源的做法的一种惩治。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在已经投标出去的出口许可数量有大约20%的没有被利用。
投标要量力而行
青岛市一家企业表示,他们企业今年年初收到欧洲某客商的订单,于是报名参加了招标,并顺利中标。但后来订单被取消,企业想当然地认为,既然不用配额了,也就没必要交纳中标保证金,此后就一直没管这事。
“我们违规不是恶意的,完全是因为不熟悉规定。如果现在还可以补交,我们会尽快交的。”另外一家企业负责人这样说。
但更多的企业对此事讳莫如深,以“忘交了”,“不太了解情况”,“正在研究陈述”等理由回避采访。
对于企业“放弃中标”的理由,目前市场上广为流传的是,由于近期配额价格大幅下跌,个别种类甚至跌到了当时中标价的70%~80%,使许多企业无法承受同市场价“倒挂”的中标价,因此选择放弃。
青岛市外经贸局有关负责人则表示,应该说,有些企业在投标过程中并不是按照企业本身的需要来进行的,这不仅会给自己带来损失,也将损害整个国家的利益。今后,企业在投标中应该量力而行,从企业自己的实际出发,谨慎而行。
而了解到,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对出口许可数量的新的分配办法进行讨论,新的办法中,否认了全部进行投标的方案,并将业绩最低分配量从200件提高至1000件,同时,还将加大对浪费配额行为的处罚力度,并调整企业纺织品配额投标及中标保证金,以保证来之不易的纺织品配额得到有效利用。
有消息称,今后凡浪费许可配额10%~20%的企业,都将在下一年度分配中受到等量扣减许可数量的处罚,也就是你浪费10%,下年的业绩分配也将扣减10%。浪费数量在20%~50%之间,下年的配额业绩分配将被双倍扣减;如果配额浪费数量超过50%,下年的业绩分配将被全部扣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