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滨州愉悦家纺有限公司,记者有到一种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感受。进入厂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碧波荡漾的小湖,水面呈国家版图形状,原始自然,毫无雕琢痕迹。湖面上停靠一只悠悠的小船,一群洁白的鸭子或游凫于水面或小憩于湖边草地,一派恬淡宁静的自然风光。很难想像在一座现代化的大型印染家纺企业,可以感受到淳朴的乡间气息和浓郁的田园风光。在这里,企业与自然、现代与原始、文明与古朴融为一体,形成了高度和谐和统一。和谐的理念,造就了愉悦家纺独特的关爱员工、以人为本、合和共进的企业文化。
企业平台也是“生活家园”
为彻底解决夏季的炎热和冬季的寒冷,公司投资330万元为缝制车间、经编车间、愉悦家园和办公室大楼安装了中央空调;为适应广大青年员工爱好和特点,公司投资12万元为缝制车间和两个整装车间安装了背景音乐;为解决广大员工上、下班的交通问题,投资150万元购买5辆豪华大巴,除上、下班接送员工外,按时定点接送员工到市里购物、休闲、娱乐、会友,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员工的上、下班和工作之余的活动和需要。
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者是最活跃的要素。公司员工不仅有满足生存的需要,还有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为了满足员工成才需要,公司与滨州职业学院联合承办职工业余大学,成立了经营管理染整大专班,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规定。根据考勤、作业、考试成绩和在班里的表现,调整优秀学员的工作岗位,从原来的操作岗位调整到技术或管理岗位。三年毕业后持毕业证书,报销学习期间的全部费用。为加快技能人员的培养,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培养高技能员工,拓宽技能人员的成长通道,公司连续两年进行“岗位技师资格”评定,有58名员工被评为岗位技师。为员工提供了充分发挥才能的平台,有60多人从普通的工作岗位,走上了管理和技术岗位。在营销业务员竞聘中,有64参加竞聘,经过层层考试,多次测试,有14人走向新的工作岗位。这种用人机制不仅为每一位员工创造了公平竞争的平台,也有效地提高了员工队伍的技术素质,加强了企业技术队伍的建设。
愉悦家纺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可容纳2500名员工、各种生活设施齐全的单身公寓,为解决冬暖夏凉问题,公司投资85万元在单身公寓内安装了中央空调;为使广大员工上下班后生活更加充实,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公司投资20万元在宿舍和餐厅安装了电视,除看电视节目外,员工还能收看公司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光盘及歌曲欣赏;公司投资12万元安装了电视监控系统和红外线报警器,安保部人员24小时巡逻检查,确保了广大员工的人身和财物安全,两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恶性案件,广大员工上班时安心,下班时开心,员工家长放心。
扶贫帮困,勇担社会责任
愉悦家纺积极响应滨州市委、市政府“把家纺产业链向农村延伸”和滨城区委、区政府“纺织进万家”的号召,立足自身优势,本着“和合同进”的企业价值观,按照企业产品结构,拿出设备、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终端产品,选择了小营镇、旧镇镇作为家纺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从设备、技术等方面强力扶持;将一部分赢利较高而加工技术相对简单的产品让利给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做。为小营镇无偿提供100台加工设备,并帮助他们培训员工,建立了小营镇小前村、旧镇镇富家村两个加工基地。并帮助小前村成立了拥有200多名从业人员的家纺有限公司,派出技术骨干常年定在基地和生产点,帮助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和生产流程,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努力发挥基地效应,依托基地把产业链条继续向农村、城镇扩展延伸。目前,除小营、旧镇外,生产点已扩展到无棣、桓台、滨城区其他乡镇,发展了12家缝制加工企业,并确保扶持一个,成功一个。做好一个、做大一个。目前12家企业,有缝纫设备600余台(其中愉悦家纺无偿投入设备200台),从业人员800多人。增进了当地人民的睦邻友好关系,创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
和谐愉悦的企业文化,形成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了全体员工的创造力和执行力,孕育出一个快速发展的神话。2004年2月6日破土动工,仅用8个月时间,一期工程投产,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2005年公司边建设、边生产,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2006年公司又实现一次大飞跃,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经济效益翻番增长,被市委誉为“愉悦速度”。
来源: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