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纺织品贸易协定》即将于2007年底到期,对于协议期满后如何规范纺织品出口,成为本届广交会上的焦点。不少纺织企业表示,希望在协议结束后继续实施配额管理制度。
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加利事业部总经理钟浩森表示,“我们很担心此次协议期满后,对欧盟纺织品出口再出现波动。” 2005年是纺织品取消出口配额的第一年,纺织品出口随即出现“井喷”,其后欧、美对中国纺织品实行限制。由于谈判迟迟未有结果前景不明朗,当年的秋交会上来自欧美的客商明显减少,即使有单企业也不敢接。
《中欧纺织品贸易协定》规定,在2005年6月11日~2007年底,对中国出口到欧盟的T恤衫等11类纺织品实施数量限制,出口以每年8%~12.5%的增幅增长。
面对协定到期的日益临近,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呼吁,广大纺织企业要保持“克制”,不应期望配额取消后大量增加出口。
钟浩森表示,希望在协定到期之后,国家能强化配额措施,同时,根据国内纺织配额市场价格来适量调剂数量多少。与其持相同意见的纺织企业负责人不在少数。根据中国第一纺织网的调查,在172位来自纺织服装企业的受访者中,高达90.75%均赞同“在中欧纺织品协议结束后,继续实施配额管理制度”。
广东省丝丽国际集团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双朋则表示,事实上,商务部内部有两方面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通过13年艰辛的谈判才加入世贸组织,应该取消配额管理;另一种观点认为,配额管理有助于规范纺织品出口。”
叶双朋表示,“继续实施纺织品配额后,纺织品出口尽管不是无限制的增长,但能保证市场还在,并可限制恶性竞争、竞相压价”。如果放任不管,出口量增价减的局面势必重现,很可能招致欧美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
与国有纺织企业态度相反,民营企业则希望放开配额管理。福建天之骄服装纤造有限公司负责人洪朝款表示,2006年,该公司出口欧盟的大部分配额都是高价从市场上调剂而来的,“所以,我们希望协议期满后能放开配额管理。”
在调查中,部分企业表示,如果协议期满后继续实施配额管理,企业将采取继续提高出口单价、拓宽出口市场、承接高附加值定单等措施应对;也有个别受访企业选择“抢关出口”、“关门”等举措。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表示,协议到期后,纺织品出口出现井喷将成为商会力争避免的事情。据悉,此前,欧洲的部分纺织行业协会已明确表态,希望对中国纺织品进行数量限制。
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