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发布的《服装行业发展趋势》认为,中国服装企业走出去战略应该分层次实施,其中采购走出去将是中国服装产业的新成长点。
所谓采购走出去,是指以跨国采购集团的形式,一只手承接国际市场订单;一只手控制订单流向和产品出口,成为国际流通环节中的一环。发改委的分析认为,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控制国际市场产品流通的渠道,一方面,提高了服装企业在国际贸易价值链上占据的层次,改善了我国服装产业的利润格局;另一方面,握住渠道掌控权,转变了我国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地位。
据介绍,纺织服装是我国很大的出口产品门类,中国是全球纺织品生产、消费、出口大国,产量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2006年我国纺织品出口达到1440亿美元,增长25.2%;进口181亿美元,增长5.6%。2005年中美、中欧贸易摩擦频发使得业界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经过近两年对走出去战略的探究摸索,不同的企业已经开始制定包括生产走出去、品牌走出去和采购走出去等不同模式的战术部署。
“生产走出去”主要是以规避贸易摩擦、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主要目标国是东亚、东南亚国家,也有一些企业为了承接小批量、快速反应的欧美订单在欧盟附近及南美等地区设厂。实际上,由于世界各服装出口竞争国的外贸加工价格都已经相当透明,加上我国服装生产受到人力、土地、能源等因素影响,加工成本一再升高,继续走单纯OEM路线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如今,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加入到ODM队伍中来。2006年CHIC展中ODM参展商明显增多就是一个明显例证。这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是ODM加入了“自主研发”过程的产品加工,这一关键环节中,科技创新不仅仅创造了利润,还牢牢掌握住资源,为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有核心技术和超值服务,有效避免了客户流失。
“品牌走出去”是2007年以后的热点,企业明显在加强海外市场拓展攻势。近几年,我国已经有一批企业实现在东亚、东南亚地区、中东地区国家、澳、新、俄等国的品牌专卖销售。2006年10月,中国服装协会带领设计师谢锋和其品牌“吉芬”走上了国际顶尖设计舞台———巴黎时装周进行品牌发布,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走向国际的服装设计师品牌。2007年1月,商务休闲男装品牌“利郎”在米兰时装周发布新品。
值得注意的是,发改委在预测中还认为,尽管上一轮的出口退税下调未涉及服装产品,但仍存在下调的可能。经测算,通常服装类产品出口退税降低2个百分点,企业利润降低15个百分点以上。一旦出口退税调整势必造成一定的动荡,特别是以生产大路货为主、议价能力较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危机。出口退税下调,从长期来看,能够优化产业的企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短期内,企业和行业应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不过,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在9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是否会调整出口退税率将根据市场情况变化而定。他认为,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速正常,在国际经贸大背景下,将继续保持每年20%至30%的增速。
发改委在预测中还强调,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快速增长潜伏危机。据了解,欧盟业界在年初就提出要求中国2007年设限期满后采取自限等手段控制出口,美国也在紧密观察中欧动向。2006年,欧美乃至印度、秘鲁、南非、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相继对我国纺织品展开了反倾销调查、反吸收调查。尽管如此,2006年,我国服装出口金额增幅依然超过了2003年,创造了历史新高。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纺织品行业人均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17.5%,产品出口单价同比增长10.14%。陈树津同时指出,科技投入少、自主创新差、缺少民族品牌、企业社会责任有待提高是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来源:中国企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