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上1公斤紫杉醇可制成针剂3.3万支,最高要卖3300万元,而红豆集团通过自主创新,可望使价格降低到1000万元左右。按照集团紫杉醇针剂发展规划,将通过进一步科研开发,最终达到3万亩的红豆杉种植面积,形成年产500公斤能力,年销售额达50亿元。”2007年4月17日,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耀庭在集团的高新技术项目——紫杉醇提炼厂投产仪式上说了这样一番话。
这一天是红豆50岁生日。50年前,两个弹棉花的棉花匠走到了一起,组成了红豆集团的前身,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50年后红豆已经站在了世界生物制药领域的最前沿——从红豆杉中提炼紫杉醇,制成针剂,治疗全球的癌症患者。“只有不断地否定自我,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集团总裁周海江的一句话道出了个中秘密:正是一条不断创新的差异化之路使企业完成了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的转型。
让所有员工给自己打工
开放股权,是红豆集团的一大创新,也是集团的一大秘密武器。“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关切度,就要让员工参股,与员工结成利益共同体。”集团董事长周耀庭如是说。红豆的这一具有远见的决定,使得企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苏南模式”因产权不明晰等原因遭遇发展瓶颈时,再次焕发勃勃生机,并成为“新苏南模式”的代表。
红豆集团的股份制改造开始于1993年。当时作为“苏南模式”代表的红豆集团顶着很大的压力,因为有的人批评红豆在搞资本主义。但是周耀庭认为,红豆就是要打破旧体制。实行股份制,让员工参股,真正调动了大家搞好企业的积极性。让周耀庭下决心实行股份制还有一个原因。周耀庭一次在给下属厂长,也是自己的外甥分配工作的时候,该厂长信誓旦旦地说:“舅舅,您尽管吩咐,您指到哪,我就打哪里。”这句话,让周耀庭陷入了沉思:连自己的外甥都说为我工作,那别人呢?如果这个企业换了别的领导人怎么办?如何使红豆人改变为别人打工观念,树立为自己打工的信念?这是那段时间周耀庭思考最多的问题。
目前,红豆集团有800多名股东,由50名大股东控股。不仅集团如此,其麾下的每个工厂都建立了明晰的产权制度,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工厂约50%的股份都由工厂管理层共同持有。股权的分散,不断提高员工的收入,不仅凝聚了人心,还极大地激发了红豆人的干劲。红豆股份在2001年上市,红豆子午线项目也在准备上市。
从弹棉胎到资本运作 混业经营
红豆集团的前身港下针织厂生产棉胎和手套。上世纪80年代,周耀庭接手小厂,他从针织内衣起步,大力引进技术人员,不断进行产品创新,1993年果断拉长服装产业链,相继成功开发西服、衬衫等,使服装产品形成系列化。到90年代后期,红豆成为中国服装产品系列最全、市场综合占有率最高的企业,企业连续多年列中国服装业百强榜亚军。
1995年,红豆通过兼并上海申达摩托车厂,成功实现了跨行业发展。随后为给摩托车配套又进军轮胎行业。1998年,红豆摩托车轮胎稳居国内头把交椅。2002年,红豆通过上马普通轮胎的更新换代产品——全钢子午线轮胎,把中小企业挡在了竞争门槛之外。
不断创新的红豆人并没有停留在传统的产业里,而是瞅准时机,挺进高端,发展高科技后备产业,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人工培育红豆杉,掌握红豆杉快繁技术,从中提炼紫杉醇制成针剂。提炼紫杉醇,使红豆集团站在了全球生物制药领域的最前端。
来源: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