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号做的袖口“走”到了2号,13号做的衣领“走”到了2号……日前,在位于黄姑镇的诺华时装有限公司看到了这样新奇的一幕,一件衣服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自动流水线“传输”到了“终端”。这一自动流水线使传统产业迸发出新的魅力,开创了我市服装产业的先河。
在诺华公司上千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一条由滑轮、挂钩、芯片等组成的自动流水线格外引人注目,一些还在继续着原始操作的缝纫工的脸上无不流露出羡慕的表情。据该公司信息资产部负责人顾高丰介绍,诺华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起步较早,2005年,在包装、整理方面引进了一条半自动流水线,不仅效率提高了,员工人数也减少了,还减轻了工作强度。在尝到自动化带来的高效益甜头后,公司于今年3月投入50多万元引进了这条原产于瑞典的自动流水线。这在我市尚属首例,投入使用两个月来运行良好。
在现场看到,整条流水线共有28个位置。与传统的人工流水线不同,自动流水线上一道一道工序更加清晰,员工的职责也更加明确。12号做好的部件用夹子夹住放到流水线上后,就自动“走”到了18号那里。很多部件在自动流水线上“走动”,但从不互相“打架”,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自动流水线的管理员何吉艳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整条自动流水线是由一台电脑控制的,在每一个位置设计了专门的芯片,按服装制造顺序,通过电脑程序设定好了“路径”,确保准确“传输”。
由此产生的变化更是让员工和企业负责人感叹自动化、信息化带来的神奇。在这里,看不到员工经常弯腰拿布料和配件的情景,也看不到来回搬运半成品的现象。正在做袖口的代恩香高兴地说:“现在轻松多了,而且产量起码增加1倍以上。”何吉艳算了一笔账:一般一条人工流水线需要45名员工,而现在只需28名员工,减少了17名。以现在正在生产的运动服为例,一条人工流水线一天可生产200多件,而自动流水线最多可生产600件。而且在产量节节攀升的同时,流水线周边的布料、配件、半成品等堆积在一起的现象没了,环境变得更加整洁。
在电脑显示屏上还看到,每个员工的分工信息、加工进度等一目了然。“这是实时信息监管,对整个生产有个衡量,动作熟练、效率高的员工可再增加工作量或增加一道工序,做到人尽其能。”何吉艳介绍说,现在投入使用的自动流水线,一年预计可增加产量1万多件(套),增加效益20多万元。
来源:嘉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