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杭州喜得宝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富在办公室里紧张处理出口订单。“今年一季度,老客户的订单比以前减少了30%-80%不等,如果不加紧开拓新客户,二季度将更严峻。”他说。
喜得宝的情况只是“丝绸大省”———浙江上百家丝绸企业的一个缩影。从浙江省丝绸协会的统计情况来看,今年一季度,107家丝绸企业中有56家亏损。今年以来,缫丝、绢纺、丝织、服装等行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停产。曾经辉煌的浙江丝绸,正陷入少有的困境中。
一季度丝绸出口形势严峻
“前两年,企业每年上报的利润可达10个亿,今年一个季度却连一亿元都达不到,”浙江省丝绸协会秘书长王伟说,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空间已被严重压缩。
王伟举例,以前杭州余杭当地,生产一吨缫丝的成本大概是两万元。今年这个价格上涨到3万元,甚至一度涨到了4万元,涨幅在50%以上。
成本增加,外商却不肯接受提价。不少丝绸企业不得不放弃了大量订单。由于丝绸企业的特殊性,有些企业甚至被迫停产。据行业协会统计,去年同期统计的缫丝企业有76家,今年只有56家。其中36家还在亏损,亏损面达64.29%。绢纺行业目前统计16家中11家亏损,亏损面68.75%。
亏损状况短期内无法扭转
让人担忧的是,这一情况目前还在继续。王伟认为,从历年数据分析,今年下半年丝绸行业可能还会面临更严峻的困难,企业也会面临更大压力。他认为,尤其是外贸型企业,影响可能更大。
“丝绸原料主要来自春秋两季,其中春茧占45%,秋茧占40%。因此企业大宗收购一般都集中在6月和10月,在这期间,如果原材料价格有所波动,丝绸企业难免遭遇风险。”王伟解释说,而丝绸企业产品的出口,受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非常大。
李国富还提到,随着人民币升值幅度的加大,行业议价能力逐步减弱,也对盈利空间造成很大影响。
开拓国内市场或成突破
“实际上,国外的丝绸市场已趋于饱和,再开发空间不大。”王伟说,作为一种高档消费品,丝绸出口主要面向欧美、日本等地。从2004年开始,浙江丝绸出口开始小幅下降,且年销售额一直在34亿元到37亿元之间波动。
与目前全省丝绸产品中七成用来出口相比,国内市场则还有很大空间。王伟说,丝绸产品不断有新的增长点:“如蚕丝被销量在逐年增加,今年全省产量有望达到上百万条。另外,丝绸扇子、丝绸书画等工艺品前景也不错。”
意大利阿玛尼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洪聪说,国内市场对丝绸产品的消费潜力很大。他举例,在欧美,含丝绸的家居服装,人均每年消费15套,香港人均8套。而在内地市场,人均消费不到1套。
“目前我们正在做市场调研,或开专卖店,或引进国外品牌,总之要争取开拓国内消费市场。”李国富透露。
来源: 浙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