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中国和欧盟就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达成了《中欧谅解备忘录》,对中国出口欧洲的十类纺织品确定了合理的基数和2008年以前的增长率。欧盟承诺对源自中国的棉布、T恤衫、套头衫、裤子、女式衬衫、床单、女连衣裙、胸衣、桌布、亚麻纱等十类纺织品终止调查。同时,从今年6月11日至2007年底期间,对上述十类纺织品的年增长幅度限制在8%一12.5%之内。被欧盟控制增幅的纺织品,都是中国出口欧盟的主要产品,所以这对国内纺织服装制造业影响颇深,进而对国内缝制设备制造业也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虽然我国纺织品和欧盟的贸易摩擦终于有了一个结果,然而企业面临的贸易不确定性并没有因为中欧达成协议而消失。行业人士普遍认为,国内现在的纺织品正等着“开闸放水”,企业急需较高的出口量,协议中的年增长率显然不能完全满足这些企业的需求。也就是说,国内纺织行业虽然看到了利好消息,但是在短时期内还不能完全满足出口要求,所以欧盟协议的签订并不能刺激市场,国内纺织产业的投资速度也将会随之放缓。这就要求缝制设备制造企业紧跟局势,快速调整自己的市场战略。
国内市场波澜不惊
对于缝制设备产业来说,市场仍处于平稳发展的态势,不会因为中欧协议而出现快速增长。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商贸委主任胡淼海分析,中欧纺织品协议的签订,会对国内纺织品行业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也会推动中美纺织品贸易的谈判。在欧盟增幅设限的10类产品中,亚麻纱和T恤增长基数被定为2004年3月至2005年2月期间中国产品输入欧盟的数量,其余8类的基数则为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的输欧量。2004年至2005年间,由于受取消配额的利好消息刺激,很多纺织品制造企业加紧囤货,在2005年初出口总量猛增,所以中欧协议在这个基数上允许有8%-12.5%的年增长率,对国内纺织品市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必须看到,中欧协议最终还是指向我国出口纺织品的质量问题,国内政府机构也会在出口欧盟产品的质量上有一定要求,所以加大纺织品出口质量提升力度是当务之急。有鉴于此,中高档机器将是未来缝制设备发展的趋势,这样才能提升纺织品的制造工艺。正因此,进入2005年以来,有品牌、有品质的设备走俏市场,而那些没有品牌、走低成本路线的产品的市场之路却越来越窄,这也体现出市场的自发选择。
国内一些上规模的缝制设备制造企业,在品质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提升,产品在市场上都极具竞争力。而且,这些大型企业的海外市场基础扎实,所以今年市场淡季的到来对这些规模企业的影响较小,整体市场呈现出“好的更好”的趋势。中欧协议也对国内缝机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提高产品品质,加强海外市场的开拓,尽快完全融入全球一体化市场竞争中,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局部的贸易摩擦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