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币升值 带来机遇
台湾缝纫机企业在20年前的发展扩张,是受到日币强劲升值的影响。
回顾20多年前的中国台湾省的缝制设备市场,基本上都由日本、欧洲的制造商垄断,日本的产品几乎占了当时90%的市场份额。1986年开始,日币强劲升值,日本产品的售价猛涨100%-150%左右,消费者一时无法接受,惟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寻找廉价品来替代。所以,当时台湾制造商们遇到了百年难逢的机遇。
台湾制造商的市场并非来自世界市场对缝纫设备需求的增加,而是来自对日制产品替代品的需求。
添购设备 强化制造
20多年前,中国台湾省的中小型缝制设备厂就引进了日本产的电脑数控工具机。虽然台湾当时有工具制造厂,但要做高速包缝机则需要更精密的日产卧式加工中心数控工作母机。尽管其价格高出台湾本地制品一倍以上,但为提升自己产品的质量,大家仍一致采用。此外,台湾企业由日本引进高精密度的研磨设备,也大大提高了缝制设备的精密度。
台湾这些中小型缝制设备厂,因为资金不很充裕,开始是用传统手动的工作母机。在日币升值,业务迅速扩张之时,他们强烈意识到必须改善品质,纷纷投资购买加工设备。经过10年的不断添购,原先的小型厂变成中型厂,中型厂变成大型厂。产品由不好用升级到耐用,之后再到大家公认的价廉物美。
在中国台湾省,精密零件最后的研磨工序都是在缝纫制造厂内完成,而不是找外加工。直至今天,台湾也没有零件加工厂能替中心工厂精密研磨零件。台湾缝纫设备厂是在添加了精密研磨工具机之后才奠定了缝纫机产品优良的品质,奠定了现在的市场地位。
品牌维护 专注品质
当一个品牌被打造出来之后,一方面,国内的中小型缝制设备厂急于扩大品牌的利用率,马上找别人的产品贴上自己的品牌,希望快速把产品推入市场,创造营业额。由于一些贴牌厂家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影响了客户的信任度。另一方面,为了抢占市场,开始拼杀价格,寻求便宜的零件来组装,以加强价格竞争力,从而导致成品品质下降。这种现象极其普遍。
我们看到,在台商缝纫设备厂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很少拿别人的产品来贴牌,大家更专注于改善产品的品质,维护自己品牌声誉。
台商在投资设备时从不手软,而且能一门心思专注于生产,改善产品品质。不管是机械制造、轻工业品制造,还是资讯商品的制造,都做得有声有色。这些都值得内地企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