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暗缝机,很多业内人士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中森公司。然而在1998年中森公司刚刚建立的时候,规划也并不是很清晰。大家忙着跑市场、搞生产,但没有明确的目标和长期的策略,也没有树立自己品牌的意识,因此这忙忙碌碌又有些许盲目。当时公司做的产品主要是桌上型暗缝机,而台湾企业的相关产品在市场上占主导,他们的普遍定价高于3000,而中森的价格是1500左右。凭借价格的优势中森在行业里站稳了脚跟。一晃两三年过去了,中森不仅一直保持着价格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因为产品质量可靠赢得了比较可观的利润。这样,大家的信心就树立起来了。但是,中森并没有满足现状,固步自封。其间,中森进行了全新的定位和一系列的内部结构调整和人员调整。同期对国内销售、生产质量和对外贸易、形象策划和售后服务各个方面实施规划,规范管理,力争走上专业化、差异化的道路。
2002年的时候,市场上的平车、高包还是比较畅销,各个企业都是红红火火,生意兴隆。中森却居安思危,认为普通产品的市场已经逐渐趋于饱和,“洗牌”不过是时间问题。这种判断让中森在产品的品种选择和生产规模的规划上更加理性。独辟蹊径,做精做专暗缝机,成了中森公司的明确选择。每个行业都有周期性的发展,如何度过洗牌期的低谷,中森认为科技创新品牌的建立是应对危机的最好办法。正是本着这样的理念,中森励精图治,凭借自己对暗缝机的了解相继开发出了CM-101工业用普及型暗缝机系列、CM-140工业用筒式暗缝机、CM-160单线暗缝打结机、CM-805R工业用裤腰暗缝机等一系列产品。从2002年开始中森常年无淡季,迅速脱颖而出,成为缝制机械行业的一匹黑马。
品牌的建立不单单是靠宣传,而要在很多方面下功夫。中森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仅仅是前提,要加强品牌建立的策略性和针对性,要有准确的企业定位、良好的产品质量、灵活的营销模式、多层次的广告策划和优良的企业管理方式。比如说中森的零件选购,采取的是供应商淘汰制。零件的采集地集中在江苏和宁波一些合资的企业以及国内品牌好的零件生产企业。他们供应的零件档次比较高,质量属上乘,能够保证整机的品质。在一些关键的工序和零部件生产上中森投巨资购置高端设备,培养优秀人才,自行加工生产,以期能够更好地控制产品的质量。还有就是加强售后服务。在中国市场,由于服装生产档次的转型,许多厂家才刚刚开始大规模地引进暗缝机。工人对于暗缝机的使用还不很熟悉,好的售后服务至关重要。在这一点上如果中森做到了有口皆碑,那么未来的中国市场上,中森暗缝机的品牌的含金量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2003年,中森开始重点拓展外贸。因为欧美国家对暗缝机使用比较普遍,市场空间比较大,而日本、德国的产品在这个领域占有绝对优势,中国在这个机种上的出口是个空白。中森凭借过关的质量和较高的性价比,通过CISMA和其他渠道,把出口额从占销售总额的年初的5%提升到年底的30%,2005年年初更提高到了60%,获得了跳跃性的增长。而且,主要出口到欧美,产品技术及品牌附加值比较高,所以人民币的升值对于中森这样的企业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
2004年到2005年,中森在获得大量国际订单的同时,又反过头来开拓国内市场。中森的观点是出口讲究要看准时机,而中国内部市场才是长远发展的基础。要建立以品牌暗缝机为突破口、完善国内营销网络、相继推出其他特种机的营销策略。在推出新产品时,中森一直是慎而又慎。2004年年初,中森开发了一个牛仔厚料机系列,一直到2005年年中才推入市场。其间,中森把200台左右的机器送到各个服装厂进行试用,试用期至少在半年以上,确保推到市场的新产品性能的稳定性。这个机种的设计、开发、试用和推广为其他机种开发做了一个良好的示范,也在下游行业赢得了赞赏。
中森目前已经在上海建立了研发中心,分别有7个产品通过了省级或市级高新技术产品鉴定,而且公司也正在组建特种机缝纫机开发中心。CISMA2005上,中森展出了CM-364前后差动多功能普及型暗缝机、CM-860-3D自动熨烫暗缝机、CM-1190-3D电脑三自动两面双撬暗缝机。这些新产品使得暗缝机更加趋于多功能、智能化、人性化,填补了我们行业的一些研发空白。
中森,这个未来的特种缝纫机王国,值得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