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手”是人们对机械业人士的别称,从学徒、技师到老板,无一例外。
这一行的芸芸众生,总让人联想起久经岁月洗礼的印象:充满风霜的脸庞,布满血丝的双眼,朴素的衣着,朴实的性格,爽朗的笑声(长期工作在机器轰鸣声中自然养成),走起路来总是步履坚稳,给人踏实稳重的感觉。
即使是老板,也有一双真实的“黑手”:粗壮得青筋暴露,手掌长满了厚茧,手心手背总是残留着乌黑的洗不去的机油。他们大多出身于平凡的匠人技师职业,忙碌半生,至今不作稍歇,就是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几乎每个人都会无意识地摆弄着桌上的笔或其他东西。
一位工程机械厂老板就这么说,从业以来,他的双手几乎都没干净过,总是有一些机油留在上面,黑里透黄的,油渍渍的,十几年下来都是这样。因为以前在国企当技术工人,每天都要接触大配件小零件,自己办厂后的几年,事无巨细都得亲手做,可谓“既当爹又当娘”。直到如今企业已经做大,还是要经常触摸那些机器。“黑手”几乎成了机械从业人员的“标签”了。
然而,正是这样的一双双“黑手”,夯实了本土制造业的上游基础,为晋江流域的财富制造创下不计名声的功勋。本土的鞋、服、食品等各行各业,企业和企业家名头响亮大江南北,机械行业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只是人们偶尔会提到:机械是制造业之母。
由泉州市政府主办、《东南早报》独家媒体协办的第五届国际机床展将于本月19日在泉州展览城举行。值此之际,早报展开泉州机械行业的创业调查,与“黑手”们一起重温20年风雨路的酸甜苦辣。
记者了解到,泉州机械工业先是经历了家庭小作坊的萌芽,随后进入计划经济时代的国企垄断局面,再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民营经济顺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大面积崛起,大量工人摇身一变,成为老板,在晋江流域财富版图上占据稳固的一席之地!
有关专家指出,目前的泉州机械工业正处于一个分水岭上。一方面,经过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大中型企业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朝着集团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一些小企业面临市场需求日益高端化,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无力投入高额资金进行研发,只能在夹缝中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