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注定将在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纺织品配额取消的效应已经开始在服装产业链中的各个层面全面体现;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以及未来许多的不确定因素,都昭示着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中国纺织服装业将负重前行。这必将对其上游的缝制设备行业发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有人猜测缝制设备行业可能会进入低迷状态。
但是有力的事实证明今年我国缝制设备行业继续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尤其海外市场更是形势喜人。根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信息部对行业内90家主要缝制机械整机生产企业的统计及海关统计数据,2005年上半年我国缝制机械整机生产、进出口仍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产品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加快。据统计,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3.3亿元,完成工业销售产值61.95亿元。生产缝制机械408万台,同比增长7.71%,其中家用缝纫机134万台,工业用缝纫机255万台。缝制机械及零部件累计出口创汇5.06亿美元, 同比增长37.46%。其中出口缝纫机521万台, 出口创汇4.45亿美元。今年上半年的市场相对于去年来讲已经趋于理性发展,这种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更有利于企业安排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有专家分析说,今后服装企业可能还将应对更多的变化。因此,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多出口高附加值产品,提高贸易档次、增加效益,参与更深层次的国际市场竞争将是服装企业明智的选择。这对缝制设备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服装企业升级将对缝制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自动化、多功能、省时省力的缝制设备需求将加大,中低档产品的市场需求下降, 中小企业无疑要面对新一轮优胜劣汰的竞争。此外,在新一轮竞争中,服装行业还要千方百计地降低生产成本,对设备的选择将更为慎重和理性,这可能给性价比较高的国产设备带来机遇,因此企业要抓住机遇,提升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宣传,扩大影响,树立品牌形象。
缝制设备行业是一个靠技术和实力说话的行业。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都要受到下游产业的影响。在全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关注服装产业的一举一动,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风云,是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生产企业不能靠政府保护,也不能一味要求下游服装企业的“理解”,而是要全力以赴苦练“内功”,在竞争中成长壮大,也在竞争中与民族服装业共同面对挑战,努力实现成为民族服装产业支撑的目标。期待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