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5年,在泉州批准设立的台商企业共1323家,总投资超过18亿美元,投资超过千万美元的企业10余家。其中,在泉投资的台商企业中,30%是纺织服装产业。
从单向转移迈向全面对接
已连续9届参加“海博会”的彬伊奴(中国)有限公司,其参展重心的转变耐人寻味。这家公司一改过去冲着订单而来的思维定式,更注重通过“海博会”汲取最新的流行趋势和市场信息,并将其应用于产品的选材、设计和生产中,从而实现品牌的升级。“‘海博会’已从单一的产品展示、贸易,开始走向多元化的交流,包括机械、技术及品牌文化。”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王庆说。
可见,随着台湾逐渐由生产制造阶段不断向产业研发、创新方向转变,以及大陆制造业的进一步技术升级及品牌创新能力的提高,泉台产业合作已从过去的“单向转移”向“全面对接”转变。
在台湾鹏程尚锋皮革布料有限公司的展台前,石狮市灵秀镇服装制造商魏建新对一系列新品面料爱不释手。成分比例、色牢度……经鹏程集团负责人慕华伟一一介绍,魏建新喜出望外:“这正是我要找的布料。”立刻表示愿与鹏程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早在10年前,鹏程集团就开始从事两岸服装布料贸易,如今近70%的产品销往大陆,与柒牌、七匹狼等名牌服装制造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慕华伟说,石狮是中国服装之都,处处皆是“圈内人”。每年“海博会”,鹏程集团都满载而归,收获的不仅仅是订单,更是大量贴近市场的研发信息。这款面料的设计灵感,正是源于石狮。
这样的场景,在“鞋博会”比比皆是。台湾区械器工业同业公会总干事邱桂霖说:“泉州鞋业的‘产业集群’带来了无限商机,而台湾在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具备强大的优势,两岸合作互惠互利,水到渠成。”
以产业对接谋求产业升级
2005年,以石狮为中心的闽派服装板块的区域纺织服装产值约600亿元,其中纺织服装产业产值达192亿元,对GDP的贡献率逾65%。石狮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小镇发展为闻名遐迩的“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然而,“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在成就泉州服装产业的同时,也带来极大的发展局限:产品、市场两头在外,以加工速度取胜,充其量只是“生产基地”。
不甘只做“生产基地”的泉州,从泉台产业对接找到了“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的出路:
——利用“侨头堡”的优势,通过举办“海博会”、“鞋博会”等国际展会,成为两岸产学研信息交流集散中心。
——与通过政策优惠吸引台湾研发机构整体迁移不同,泉州市发挥区域产业集群优势,通过与台湾研发成果的对接,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继石狮成立“中国石狮服装高科技促进发展中心”后,晋江在鼓励上规模、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的同时,依托行业协会着力建设一批社会共享的技术研发机构,解决中小企业研发难的问题,规避产品同质化导致的恶性竞争。
——以筹组泉州产品入台或入澎为突破口,推动一批名优特产品在台湾和金门实行专卖或连锁经营。2005年,安踏在金门开设专卖店并取得良好业绩。今年,安踏还将把专卖店开到台湾岛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