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第六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以“自主、创新、发展”为主题的"2006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高层论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外嘉宾在演讲中不约而同引用了大量数字,其中所反映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可谓有喜亦有忧。
去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7万余件,但其中46%来自国外。
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集中在中药、非酒饮料、食品、中文输入法等领域,而国外申请的发明专利则集中于无线电传输、移动通讯、电视系统传输设备、半导体、电视零件等高新技术领域。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指出,国外企业通过知识产权竞争中国市场,我国自主创新正面临严峻挑战。
据统计,目前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仅有几千家,仅约占万分之三,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拥有自己商标的企业仅占40%。
很多国内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的状态,甚至靠仿造过日子。高端医疗设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光纤制造设备,墓本从国外进口;石化装备的80%、数控机床和先进纺织设备的70%依赖进口。另外,2005年秋季广交会抽样统计表明,中国出口产品50%为贴牌,29%无商标,只有21%有自己的商标。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不无遗憾地表示,企业本应成为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的主体,但我国拥有前瞻性眼光的企业太少。就总体情况而言,我国尚属于知识产权弱势国家。
那么,既要应对全面进入知识产权经济时代的需要,还要遵守世贸组织的“游戏规则”,与知识产权紧密相关的缝制设备行业目前究竟做的如何呢?
现状多“机海战术”
中国缝纫机产量占世界产量的700/o以上,而其产值在世界缝纫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却远未达到这一水平。
首先,让我们从2005年年度经济运行数据上看我国缝制设备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截至2005年12月末,累计进口缝纫机及零件金额5.59亿美元,同比下降14.36%。累计进口缝纫机117.15万台,同比下降22.70%,进口金额3.68亿美元,同比下降23.67%。
2005年12月末累计出口缝纫机及零件金额10.95亿美元,同比增长33.99%;累计出口缝纫机1201.17万台,同比增长2.51%;创汇9.64亿美元,同比增长35.49%。
对上述数据进行简单的横向和纵向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严峻的问题。
首先,国产设备不能完全满足国内需求,国外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国外高附加值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无障碍地大举进人中国市场,而中国产品品种单一,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窘境还没有得到大的改观。
其次,依然量大值低,惟赖“机海”战术。虽然2005年国外设备进口量和金额同比都有所下降,而我国出口缝纫机的数量和创汇金额则在增长,但我们要清楚地看到,国外缝纫机的进口量在基本相当于国产缝纫机出口量1/10的情况下,其金额却相当于国产缝纫机出口创汇的1/3,也就是说如果进口300多万台国外缝纫机的价值相当于我们1000多万台国产缝纫机,这足以显示出国内外产品之间的差异。
中国缝纫机产量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而其产值在世界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却远未达到这一水平,中国缝制设备行业靠“机海战术”打天下的格局还没有彻底得到改变。
除此之外,产业同构化、结构低度化严重影响了缝制设备行业的发展。所谓产业结构“同构化”,是指行业分布在各地区结构变化过程中,不断出现和增强区域间结构高度相似的趋势。
同构化在当前中国缝制设备行业中最典型的表现之一是较高附加值的产品数量在区域上分散化。例如各主要生产企业都把无油润滑、三自动化列为重点开发项目。高速包缝机经过几年技术积累,已成为多个地区争相发展的产品,其结果是产品数量在区域上分散化,资源配置率不高,严重影响行业经济发展。
“创新”如愚公移山
知识经济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其意义比200年前的工业经济开始替代农业经济更深远、更广泛。
正在兴起的中国缝制设备行业如何抓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突出重围,加速发展,是摆在全行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发展知识经济,保护知识产权无疑是中国缝制设备行业加速发展的主要突破口。
任何一个产业,都需要知识来提升其内在价值和核心竞争能力,都需要开发属于自己的专利,充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在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情况之下,中国缝制设备行业如何加速发展,已引起业内外人士的极大关注。
一个伟人曾经说过:“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当美国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当微软公司的市场价值已大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时;当世界高新技术迅猛地深入缝纫机等传统产业,并取得卓越成果时。
一批先知先觉人士,强烈地感觉到了它,继而开始思考、研究、讨论、分析,由此产生一个全新的名词——知识经济。
提高产品中的知识含量,提升知识生产的比重,是工业经济,也是缝制设备行业的重要任务。这一重大转变,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其意义比200年前的工业经济开始替代农业经济更深远、更广泛。
至今仍有不少企业在盲目地将资源投入到低附加值产品中,干军万马挤一条独木桥,周而复始地吞咽恶性竞争的苦果,所谓“新产品”开发,已演变成部分企业的相互抄袭。不少企业科技投入较低,科技开发人员力量薄弱,工艺技术落后,生产设备陈旧。他们往往从市场竞争末端来拉动资源投入首端,时间速度跟不上,质的提升大大滞后于量的增加,尽管不少企业已看到了世界知识经济大浪,但理解肤浅。
可是,中国缝制设备行业的发展潜力是不可忽视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体制优势,在行业协会和有关政府部门的组织领导下,集中全行业的科研力量,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创新的联合攻关。同时,要明确各地区、各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的错位互补,以避免产业同构化的出现。
遵循的游戏规则
要认识到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性,要认识到知识产权是企业发展的新动力,并在现实生产经营中坚决地贯彻这个理念。
从宏观定量对比分析,我国总的科技投入不到美国的25%,科技产出只有美国的8.4%,科技投入和产出率均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使企业成为科技开发的主体。
我国不少企业家,在自己实践中经历厂从资本投入、设备引进、注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这些阶段,近年来已逐渐意识到知识经济和科技开发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行动,用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提高产品的含金量,锻造国际品牌。如上工、西安标准等企业都成立厂技术开发中心、中外合资科技开发公司,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科技进步,加快了具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迅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以技术创新被行业内称道的上海惠工缝纫机三厂就是在坚持发展,不断突破的基础上求得了迅猛的发展。2005年海菱出口销售额达到了1350万美元,其中海菱自己的品牌销售就达到1050万美元。产品遍布北美、南美、欧洲、亚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海菱牌缝纫机200多个品种被广泛应用于服装、箱包、鞋帽、汽车饰件、旅游产品等行业,其中,箱包、沙发、家饰、汽车饰件行业的部分国外企业都已经使用海菱的机器,而且反响很好。
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表明,现代企业活力在外部依赖于日益扩大的市场空间,在内部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