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机械信息 > 正文
缝制设备代理商集体搬迁 北京市场面临洗牌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机械信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张黎明又要搬家了,从北京缝纫机城内迁至南四环外的和义西里小区。与往常不一样的是,在他看来,这次搬迁或许将是他在北京的最后一次。
 
  1994年,张黎明来到北京,作为这个时期入京从事缝制设备销售的浙江商人中的一位,张黎明与众多老乡一样把他的首家店面开到了珠市口。
 
  然而,随着北京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规划日趋合理,使得北京中心城区地价飙升,一个以销售机械为主体的行业不得不被动地搬迁至城市的外围。
 
  “刚到北京时,店面选在珠市口,待了四年,就往南搬,在沙子口待了两年,然后是在木樨园,再到合伙筹建北京缝纫机城”。
 
  在北京的十二年里,张黎明共搬过五次家,平均两年多便换一个地方。这其中,让张黎明难忘的是在北京缝纫机城的经历。包括张黎明创建的京新粤缝纫设备有限公司在内的5家颇具实力的缝纫机代理商联合租用场地组建的北京缝纫机城,因为规划的不当吸引不了更多同行的入驻,使得集聚效应无法实现,这让身处其中的5家经销商发现北京缝纫机城的建立并没起到事先预想的作用。也由此,促使其中3家代理商集体外迁,作为其中一位,张黎明作出了自己的第五次更换公司办公场所的决定。
 
  在张黎明看来,这第五次搬离,对自己而言,总算是有个归宿了。与前几个店面不同的是,在和义西里小区的店面,是张黎明直接购买所得。
 
  搬迁的理由
 
  与张黎明一起进入和义西里的还有在北京缝制市场比较有实力的二十来家缝制设备代理商,他们一同购买了和义西里一区的绝大部分店铺。在一条宽约8米的街道连接下,这二十来家代理商一字排开。其中,有来自浙江的代理商,也有之前有固定营业场所的北京本土代理商,还有前些年仍是国营单位的贸易公司。
 
  张黎明购买的店面位于街道中间的拐角处,目前仍在装修,其500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比起他在珠市口的第一家店铺大了许多,珠市口时期的京新粤只有18平方米的营业面积。
 
  在京新粤的对面,与张黎明隔街对望的是最早进入这里的几家经销商之一,北京京龙宝缝纫设备有限公司。在2005年中旬,其在和义西里一区的店铺便已装修完毕。
 
  京龙宝公司总经理吴红波表示,目前,在和义西里购置店面的这些经销商都是规模较大的经销商,北京市场里规模大的代理商中有80%都定在了这里,“在这里的都是希望有长期、稳定经营场所的代理商,所以我们都是选用购买房产,不是以前的租用店面的方式。而能花几百万购买店面房产的代理商在北京也就只有这么多家。”
 
  此前,京龙宝的营业店面设在木樨园,然而,昂贵的租金及政府对该区域的重新规划拆迁,让吴红波觉得是到了迁出木樨园的时候了,“实际上,我们一直都是被动搬迁,以前,我们在木樨园租的那个店面一年的租金就要8万元,而且面积要比现在的店面小很多。这在现今缝纫机利润大不如前的情况下,经销商很难承受。”
 
  为此,张黎明专门算了一笔帐,其结果是,如果想在木樨园开一家同等规模的店铺,那么,这家店面每年的营业额必须达到400万元才能保证不亏损。相比之下,对于以客户数量有限的服装厂为终端客户的代理商们而言,这笔花费不是很有必要。
 
  而促使这些主要缝纫机代理商自发选择同一地段购买店面的另一深层原因是来自行业内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张黎明表示,“跟前些年的暴利时期相比,现在的经销商更希望聚在一起做生意。在暴利阶段,由于担心同行们会压低价格来抢夺自己的客户,以压价拆台,所以,经销商不愿意集中在一起。而现在,因为利润的大幅下降,各家出货的价格不会有太大的差异,没有多少压价的空间,所以,经销商对此顾虑减少了很多”。
 
  以价格空间为手段的竞争逐渐弱化后,经销商开始了各自有倾向的专业化运营,从而产生聚集一起组成专业缝制市场的愿望。
 
  吴红波表示,“市场的发展促使各自形成专业优势,这样一来,经销商为各自发展需要,会因此而寻求差异化运营,而结果就是经销商们的聚集,在一个市场内,各自取长补短,扩大影响力,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不会对市场格局产生根本变革
 
  随着目前北京缝制市场中的一些主要经销商共同签署了这“长期约定”,业内关于北京缝制机械代理市场格局将重新洗牌的论调渐强,有专家指出,区别于以往某一区域大小不一的经销商混乱“杂居”的现象,此次北京一批有相当实力的代理商有意识的聚集,意味着一线代理商对北京现有市场份额提出新的要求,行业有可能重新洗牌。而首当其冲的是那些实力、规模较小的经销商。
 
  对此,吴红波表示:“其实,大家作出一起到这个地方来的决定很偶然。本来,我们这个行业就不大,一出点什么事,不用多久,行业里的人便都知道了,也就是在平日里大家相互的交流中,觉得自己应该有一个这样的地方,一个固定的、有次序的、自己拥有产权的营业场所。
 
  然而,由于此次“聚集”的门槛较高,和义西里一区的店面绝大多数已被大的经销商购买,所剩店面不多,加之这些店面都是营业面积较大的店铺,对于规模不大、资金有限的经销商而言,进入难度加大。更为关键的是,和义西里一区的所有店面几乎被销售一空,而与之相邻的是一条老旧的街道,在形象品位上与其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似乎只能做为陪衬。
 
  由此,新市场的建成是否将对错过进入该区域的代理商产生威胁,进而被边缘化?对于这点,也有人士提出不同观点,认为此次搬迁只是部分代理商的自发行为,没有固定的组织者,对该区域也缺乏详尽的规划。在木樨园缝制一条街是否拆迁还不明朗的情况下,谈论该地方就将成为北京缝制市场的中心还为时尚早。至于是否会促使整个市场格局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其表示,可能性并不大,目前,缝制行业的直接对象是服装企业,各个经销商都有自己稳定的客户群,那些未进入和义西里的有实力的经销商并不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所以,经营地址的变动以及新市场形成对那些与客户有良好关系的经销商而言,产生不了多大的影响。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北京重机友诚公司,在北京的缝制圈内,重机友诚享有比较好的赞誉度,然而,其经营地址一直都设在北京市的北边,从未南下。但对于客户资源不足的经销商而言,新市场的出现以及逐渐发展肯定会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更像是经销商们在对店面房产的一次投资,一群经销商商议共同买下一块地段的商铺,然后力争发展成为大型的专业缝制市场,以吸引更多客户到来,从而实现房产的升值。
 
  实际上,身处和义西里的大多数经销商都有这一想法,市场的变迁肯定会导致适应能力不强的经销商出局,通常这都是一些小的经营实体。在排除了这些规模相对较小的经销商的市场搅局后,新市场里的经销商们将会得到更多的定单,而由市场中的一线缝纫机代理商联合形成的集聚效应将会促使更多的客户与同行们的进入。最终,店面升值。
 
  接下来,就看和义西里的代理商们如何操作了。
 
  价格战殃及印度
 
  对于国内同行纷纷在印度设立代销点,宝石缝纫机集团的马卸辉对此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担忧,在他看来,宝石开辟印度市场已有10年时间了,经过不断的服务提升,宝石品牌在东南亚、在印度已经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令马卸辉担忧的倒是国内同行的恶意竞争,这也是国内缝制机械行业所担心的。有关业内人士表示,无限制的恶意竞争可能会造成印度市场的混乱,从而葬送中国缝制设备在印度的市场。而国内一家知名缝制设备制造企业在印度尼西亚的例子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一台普通缝纫机竟然只卖50美金,加上运输费等各种销售费用,等于是把缝纫机当作废铁来处理了。我们花了8年时间,在印尼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市场就这样退出了,现在国内的许多同行也都逐渐地退出了印尼的市场。”一提到恶意竞争,马卸辉在心痛之余也表现出了无奈。
 
  更深层次上,东南亚诸国的服装行业的出口在全球已经占到很大比重,中国出口东南亚的缝制设备产品价格大大低于国内的销售价格,当地的服装企业势必会从中获利,进而给中国服装行业的出口带来巨大的压力。
 
  中国的缝制机械产品档次除了国内的几个骨干企业处在中上游外,大部分还是处在中游的地位。出口印度的缝制设备产品主要是以普通平缝机和包缝机为主,占到工业用机出口的90%,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普遍较低。
 
  另外,服装行业作为印度的支柱产业,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培植,许多中小企业纷纷开办服装加工厂,迫于资金匮乏等因素,他们还是偏爱于价格低廉、质量稳定的产品。
 
  有关人士指出,印度的大多服装企业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印度的服装企业还是会更青睐价格实惠的产品。这也造成了缝制产品在印度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为国内有些缝制企业大打价格战埋下了阴影。
 
  市场前景期待突破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缝制设备制造企业能否在印度掘到金子,取决于自身能否规范行为,维护印度市场的稳定。而避免价格战的频频发生,除了需要同行间的相互制约外,更需要国内的缝制设备制造企业突破同质化现象,走产品差异化道路,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中国制造的形象,维护中国制造的尊严。
 
  “我们现在在印度市场,也开始力推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我们的新产品也亮相印度的各种展会。虽然目前这一块销售不多,但是空间很大,只有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能在印度市场有所爆发。”马卸辉说。
 
  而印度的国情也给新产品进入其市场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据有关部门统计:过去十年来,印度的电量平均每年增加5.5%,可是需求的增加幅度却是12%。中国为应付需求的增加,每年增加2万8千兆瓦的电力,可是印度电力的增幅只有4500兆瓦。中国在传输过程中损失电力不到10%,印度则损失30%以上。中国近97%的家庭有电力可用,印度家庭却不到50%。印度政府甚至下令商店每星期休业至少一天,工厂只让两个班的员工开工。
 
  面对能源危机,服装企业势必会考虑购置高运转速度、高效率的省电设备,以保证自己产品的交货期。中国服装行业近年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趋势,也使国内的缝制设备制造企业看到了新产品在印度市场的发展潜力。
 
  当然,中国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与世界一流产品相比,尚存在一定的距离。中国缝制机械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离不开国内软件业大环境不好的因素。而印度的软件业非常发达,根据印度电子和计算机软件出口促进委员会发布的消息,2005-2006年印度软件和服务出口达到234.9亿美元,同比增长35.54%。据有关报道,目前印度拥有140多万编程人员。美国《商业周刊》和《福布斯》杂志都曾惊叹:“印度有着无穷无尽的技术人才储备。”
 
  如果能够利用印度软件技术的优势,加上自身制造技术的优势,对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 

来源:服装时报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