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产机针与国外同类产品的主要差距
通过调研比较发现国产机针与进口机针如德国格罗茨、日本风琴等机针产品的主要差距有3个:外观同一性差距。国外机针,相同型号的针与针外观一模一样,肉眼分别不出任何差别,而国产机针的针槽相对与针孔的位置有波动,往往用肉眼就能分别出针与针之间的差异来。针眼孔光洁度差距。国产机针针眼孔不如国外机针光滑,缝制时容易断线。机械性能稳定性差距。国产机针在挠度、硬度、耐磨性等方面都能达到或接近国外机针的水平,但这些性能值的波动较大,造成机针质量的整体水平低于国外先进的同类产品。
二、国产机针与国外同类产品质量差距的原因
(一)外观同一性不足的原因
产品外观的主要差异在于机针槽相对于针孔的位置,这是由于国产机针的铣槽工艺与国外机针的不一样造成的,以德国格罗茨机针为例,格罗茨机针是用数控铣床铣削针槽,每次只铣一枚机针,产品的形位精度很高,因而产品的外观同一性很好。国产机针目前大都采用人工上下料的简单铣床,而且为了满足生产节拍,铣床每次要铣多枚机针,再加上是手工排列机针,所以加工的基准就不可避免有了误差,这就造成了机针之间槽的位置不一致,从而影响到了产品的外观同一性。
(二)针眼孔光滑性缺陷的原因
机针的针线孔是用模具冲压形成的,国产机针一般采用一次冲压成型,国外高档机针目前均采用二次冲压成型的方法,即冲孔时分粗冲和精冲,这样冲出的孔精度更高一些,不管是一次冲压法还是二次冲压法都要经过后续的精加工工序,去除孔内的毛刺才能最终定型。冲压模具需由机针厂自己开发研制,国产机针模具材料一般是高速钢,这种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不强,模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会产生细微磨损,模具的光洁度下降,针孔内壁细微毛刺较多。后续的精加工去毛刺工序,国内企业的普遍做法是将细钢丝穿在针眼里,然后将成串的机针置于自制的振动机上振动,利用钢丝和针孔内壁的摩擦达到消除毛刺的效果。但是,这种称为穿眼和跳眼的工艺方法并不能完全去除掉针眼内的毛刺,而且特别费人工,因为穿眼是靠人工一枚一枚的穿到钢丝上去,这两道去毛刺的工艺所占人工达到生产一线员工总数的15%以上。格罗茨等国外企业目前是用化学溶剂浸泡机针的方法去除针孔毛刺,效果好,而且省时省力。
(三)造成机械性能差距的原因
造成这方面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目前国产机针选用的原材料大多为国产的高碳合金钢,受国内的钢铁冶炼工业水平的影响,相同牌号的钢材,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与德国等欧美企业生产的在性能上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以此为原材料的机针性能就不是很稳定。二是国产机针的设备相对简单,一些影响机针内在质量的细小环节处理的比较含糊,如机针整磨,磨尖、抛亮等磨削工艺,采用的都是同一种硬度的砂轮,事实上机针在淬火前和淬火后的硬度不一样,选用的砂轮也应不同,否则,机针的外形很难达到设计的精度要求。国外高档机针在这方面很注意,砂轮、砂带等磨削刃具的选用也很有讲究。第三是由于国内外拣针工艺的不同,造成了机针产品品质的差异。德国的机针业目前已采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自动拣针机,通过传感器自动将加工完毕的机针与电脑存储的标准机针数据对比,区分机针合格与否,并将不合格机针剔除,从而确保出厂机针的整体品质,而目前所有国内机针企业都是由质量检验人员目测机针的合格与否,这样就使得机针的品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合格品流入市场的几率也相当大。
三、国内机针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国产机针与进口机针存在质量差距,除了国产机针企业在材料、工艺装备等客观原因外,还与企业综合素质不高,自身建设缓慢,机针业外部发展环境混乱等因素有关系。目前我国机针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一)技术力量薄弱,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目前国内制针企业大多只有一些有经验的老工人,很少有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真正意义上的科研技术人员。由于制针业的整体规模小,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国内制针业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技术工人都十分缺乏,另外由于制针业工艺和设备的特殊性,社会上几乎没有现成的技术员工,一般的机械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即使进入这个领域,成才周期也很长,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培训才能上岗,所有企业想要增强技术力量,提升企业人才结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方面需要踏实、肯钻研的技术人才愿意进来,另一方面企业要舍得投入、愿意培养。目前国内制针企业的技术改进和设备改造大都是通过聘请一些老国企的技术人员或是科研院所来进行,国内制针企业想要进一步发展,专业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必须得加强,否则企业产品永远不会有大的创新和质的飞跃,只能跟在先进企业后面搞模仿。因此如何保证员工队伍的良好发展和良性结构,是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
(二)制针设备问题突出,需要进行自动化和精密化改造
机针制造工艺有十多道工序,各类专用机械设备多种,除了冷锻和淬火设备可以从有限的几个厂家直接购买外,其余设备包括一些检测设备均需企业自己研制或该装,由于大多数企业没有专业的机械类工艺师和工程师,以及受我国机械制造水平的限制,我国制针企业现有生产设备精度都不高,所有设备只能基本完成工艺设计的要求,产品的局部细节处理都比较粗糙,如铣槽工艺的产品误差较大,所有磨削工艺都存在收尘效果不佳的问题,车间的粉尘较大,对产品的光洁度等外观质量影响较大。对比国外先进机针企业,可以发现我国的制针设备在功能设计上和制造工艺上都有很大差距。因此,提高制针设备的整体水平,是制针企业做大做强企业的必精之路。
(三)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需要完善
大部分国内制针企业虽已通过ISO9000体系的认证,但是企业内部实际质量体系并不完善。机针的质量可以分内外两大类,一类是产品的外观质量,包括产品的外观尺寸、形位精度、表面光洁度等,另一类是产品的内在质量,包括产品的耐磨性能,硬度、挠度性能,耐腐蚀性能等,对于外观质量的控制,国内制针企业采用人工目测和简单的尺寸测量工具结合的办法,对于机针内部质量的控制,企业一般没有什么好的措施,好一点的企业会建有一个不是很标准的实验室,对机针作一些简单的抗拉强度、挠度等性能的检测,但产品没有做到随生产线的连续检测,其他大多数企业,在这一方面几乎没有什么作为。国内企业的质量检测人员大都没有受过正规的培训,几乎所有企业都没有专职的质量工程师负责产品的质量体系的运行,以及对产品的质量问题作详细的分析研究。制针企业想要与国外先进企业看齐,自身的内部建设和完善任重而道远。
(四)机针产品的标准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我国只有一个工业缝纫机机针型号编制标准QB/T2035,由于国内制针企业的产品这几年仿制了很多国外产品,所以产品的命名和规格型号都与国外产品类似,市场上以QB/T2035标准命名的机针产品反而很少了。由于工业机针没有产品标准,使得机针产品没有市场准入门槛,机针质量监督也无从谈起;另外机针产品的无标准状况已经制约了机针企业、针杆零部件企业以及整机企业的新产品研发,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参照,制针企业和零部件企业都不敢轻易改变各自成型的产品的尺寸和形状,以至于机针产品和与机针相关的针杆等零部件长期以来没有大的自主创新,只能一味的跟着国外先进企业仿制。
四、机针质量改进措施思考及工作建议
纵览我国的整个机针业,可以说是希望与忧患并存。虽然我们的机针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很大,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占据着的只是低端产品市场,我们的机针企业不足之处很多,机针企业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台湾的多特机针已经在福建漳州建厂,德国蓝狮、莱茵机针的生产基地也搬迁到了印度,德国国内的机针企业也在不断的兼并联合中,这些国外企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当有一天我们机针的性价比已不具备优势,那是我们失去的不只是市场份额,很可能我们会失去机针这一产业。协会作为机针业的行业指导机构,更需要把握整体形势,作出科学的规划并出台具体的措施,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质量,提升机针的档次。根据协会的工作特点并结合调研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协会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从材料方面入手,帮助企业积极寻找冲压模具的替代材料,完成冲压模具的升级换代;积极为企业搜寻机针制品原材料方面的信息,寻找渠道和机会向主要钢材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等反映情况,探讨改进材料性能的办法。
(二)鼓励企业进行工艺革新和探索,积极收集国外先进企业制针工艺的各种资料和信息。
(三)鼓励和帮助企业进行设备升级改造,逐步实现整个制针业设备的现代化改造,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关键设备,可申报为国家或行业科技项目由科研院所与企业集体攻关。
(四)尽快落实机针业的标准工作,为机针和相关产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五)帮助机针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优化企业管理,提高效率。目前国内机针企业的信息化基础非常薄弱,协会在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时,要与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企业区别对待,协会可通过向机针企业推荐合适信息化软件,帮助企业审核信息化规划,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监督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具体帮助。
(六)通过鼓励企业实施QC质量小组计划等措施,帮助企业推进质量改进措施,完善企业质量体系。